事情还要从社旗县委第一巡察组进驻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开展巡察说起。7月初,巡察组在下洼、陌陂等乡镇入村走访时,和群众交流了解到:现在入村客车少,有时要等一两个小时等不到一趟班车,村里老人和孩子去趟县城很难。巡察组通过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发现,不同行政村公交车次不均衡,部分偏远村落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存在车辆班次不足,不定时不定点发车等情况,甚至个别偏远行政村路线停摆,无法满足群众日常出行需求。
群众需求就是巡察的发力点,县委第一巡察组坚持边巡边改,同题共答,通过召开交通运管部门座谈会,共商解决办法。通过充分论证,运输服务中心采取三项措施全面优化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一是整合现有三家县乡客运公司资源,将经营模式调整为“个人挂靠+公车公营”模式;通过动态调整班次,根据客流数据分析,(在节假日、乡镇逢集日、农忙季节等)加密班次,平时减少冗余班次。试点“预约响应式服务”和赶集班、学生班等“定制班车”,针对偏远行政村,提供电话或APP预约拼车预约服务,减少空驶率。二是优化线网布局。采用“主干线+支线”,主干线连接县城与乡镇,支线覆盖行政村,减少重复线路,增加节假日学生班次,提高整体覆盖率。三是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利用客运车辆捎带快递、农产品,降低空载率,增加企业收入。
在县委第一巡察组的推动下,目前全县县乡客运线路增加到10条,增设“公车公营”线路两条,新增公车20辆;全县县乡班车数量增加到62辆,座位1178个,日发248个班次,基本可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
“巡察工作就是要紧站民生,巡在点子上,察进心坎里”巡察办负责人如是说。乡村客运,一头系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它是乡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巡察组与被巡单位共同发力,同题共答,不断优化乡村客运服务,把这条民生幸福线越织越密,越铺越宽。(郑德强)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