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正是县人大代表、村支书时振雅,村里人都喊他 “雅娃”。这几天,他白天督促群众利用短暂雨歇天气抢收庄稼,晚上就在村部整理受灾情况,盘算着冬春救助的事。
从13届到16届县人大代表,时振雅始终怀着“不摆架子”心态,把履职的事干得明明白白。不管是为村里谋发展,还是为村民办实事,他都冲在最前头,把答卷写在了郭营村的田埂上、村民的心坎里。
“雅娃,俺家当家的得了大病,花空了家底,冬春救助能帮衬不?”“雅娃叔,村头的路灯有一个不亮了!”在郭营村,不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见了时振雅都直呼“雅娃”。有人劝他:“你现在是县人大代表、村支书,总被人喊小名,显得不‘排场’。”时振雅听了哈哈笑,“咱本就是土生土长的郭营人,小时候在村头河沟里摸鱼,长大了在田里种烟,摆啥架子?喊我雅娃,说明乡亲们拿我当自家人,要是端着架子,人家有话也不跟你说嘞。”
为了让村民有事儿“找得到人、说得上话”,时振雅在村
眼下,他还琢磨着干几件“大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安装80盏路灯;治理得子河小流域,让河道水清得能看见鱼;再争取50万省财政资金入股牧原股份,每年给村集体添5万收入。村民们都说:“雅娃不避短,专挑‘硬骨头’啃!”
如今的郭营村,可不是以前的“破落户”了——
从“雅娃”到“功勋村支书”,从普通村民到县人大代表,时振雅始终坚守 “让乡亲们日子好起来” 的初心。在郭营村的田间地头,在村民的欢声笑语中,这位基层人大代表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使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青松)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