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秋去冬来,寒风凛冽,本是农闲冬歇时节,而今却大不相同。田间地头,成为挖掘机、旋耕机的“主场”,冬修冬种播撒来年的希望;温室大棚,绿色蔬菜鲜翠欲滴,鲜红草莓长势喜人,农户喜笑颜开……活跃的农事让冬日变得“热气腾腾”,广袤的方城县券桥镇乡村大地一片繁忙。
从“闲”到“忙”,一字之差,变化万千。2022年,全镇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12个项目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日新月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农民人均收入持续领先全县……券桥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奋力谱写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券桥新篇章!农业更加高质高效。近年来,券桥镇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统筹协调、精准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其中2020年完成了1.5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1个村民组,硬化主次生产干道15.8公里,新打机电井196眼,新建变电房27座,新建生产桥107座,栽植路林9.4万棵,疏浚沟渠3公里,加上前期的千亿斤粮食增产等项目,再加上2022年实施的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镇高标准良田达到4.9万亩。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作物,大力发展适宜券桥种植优质高效的弱中筋小麦,品质和单产不断提升,2021年、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18、19连丰”。此外,该镇通过政策性项目建成券桥村温室大棚和大田蔬菜基地、冯洼村蔬菜瓜果基地、三间房村温室蔬菜基地、闻老庄小辣椒标准化示范基地等。积极推广智能大棚、蔬菜烘干、自动控制播种等新技术,扶持引导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保障“菜篮子”安全。
农村更加宜居宜业。以创建“五美庭院”“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26个行政村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点上发力,打造“一户一处景”,创建“五美庭院”2361个。线上做精,绘成“一村一幅画”,围绕“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的目标,在境内S103(豫01线)、G234(方社快速通道)、Y005线(小二线)道路及村庄内空间窄小道路两侧实施了0.8-1.5米宽的绿化带建设;各村沿线精心打造精品路、精品自然村,先后涌现出了马庄-付庄等20余条精品路段和米庄等30余个精品自然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特色、景色各异的“百花园”。面上开花,实现“一镇一风光”,围绕“六清”逐项建立清理标准,并采取“村申报,管理区审查,党委政府抽查,县督导组验收”的程序逐村清零销号,确保工作不松劲、标准不降低,26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已全部实现清零。
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开展脱贫家庭、监测家庭“一户嵌入一产业”产业帮带行动,依托26 家光荣合作社,以一户至少嵌入一项支柱产业为目标,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高于 2021 年度;继续组织实施好到户类产业帮扶项目;继续加强扶贫基地、车间运行管理。开展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监测家庭“一人掌握一技能”培训覆盖行动和“一劳动力实现一就业”稳岗增收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务工就业稳中有增。2022年全镇26个光荣社1162户2286人实现分红228.8万元,实现了入社脱贫人员补助和务工收入双增加。全镇1个扶贫车间常年带动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正常就业。累计办理小额信贷49户245万元,年户均增收1000余元;持续完善运营马庄等13个行政村24个光伏电站,全体脱贫户和监测户受益。搭建就业平台,建立脱贫劳动力数据动态管理台账,充分运用外出务工、本地安置、基地车间、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形式转移劳动力就业1804人,围绕护林员等设公益性岗位161人;加强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因人因岗开展周期短、易接受、实用性强的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完善就业培训补贴机制,2022年为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232户2499人实施了就业技能培训并发放补贴资金207.9万元。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