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理论课堂,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将远教站点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阵地”,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6个行政村站点全覆盖;定期不定期对各站点工作运行情况检查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找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将选拔的高素质村级后备年轻干部充实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队伍中,通过制定制度,严格要求,有效解决目前农村远程教育点击率低、人员素质较差、管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远程教育工作亲自研究,及时指导,每半月对工作开展情况、学习培训等工作情况进行自查。镇远程教育指导员每月对所辖接收站进行督促检查。各村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负责学习计划落实、填写好开机记录、学习记录等,规范收集、整理、归档有关工作资料。定期通报各村远程教育站点总点击量、点播点击量、直播点击量、总观看时长等学习情况,表先促后。将远程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落实“固定学习日”制度的同时,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开设点播课堂,利用茶余饭后、会前会后、工作间隙等碎片化时间,多形式、多角度地推送政策理论、党务知识、精品党课、基层党建经验做法等,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抓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契机,组织远教“假期播放日”活动,集中为返乡流动党员进行“补课”,不断为党员提供新鲜的“精神食粮”,真正把基层远教站点真正打造成为党员的“加油站”,推动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远程教育+产业课堂,助力乡村振兴。以远教进产业为切入点,发挥站点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强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政策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以远教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通过系统的培训和传帮带,点对点帮扶探索发展“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使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搭上“数字快车”,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让电商产业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入开展“本土育才”行动,将远程教育为民服务功能拓展到田间地头。特别是积极运用远程教育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产业区域特点,同各涉农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适时邀请各方面专家人才,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技术讲座等,将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专家教授现场授课、乡土人才实地指导、农技人员学习交流的综合型站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采取“支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示范农户”的运行模式,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基层干部队伍“充饱电”,有效激发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就“需要远程教育帮什么”的课题向农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需求档案,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务。抓好示范带动,总结“一站一特色”的做法,全力打造远程教育示范点。各村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特色和优势,建立相应的教学应用辅导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远教技术的实验田和示范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试验基地,把通过远程教育学到的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和经济成果。
远程教育+文明课堂,打造美丽家园。深刻把握远程教育点播始终遵循党员干部群众需求的原则,以远教站点为依托,大力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党员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让远教站点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引擎。坚持将学教活动向便民服务、乡风文明延伸,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结合“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洁家园”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艺下乡、健康义诊、为老年人过生日以及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通过远程教育载体,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典型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取长补短,对照整改,使党员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绿水青山有更直观的认识,并提高了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各村党支部对乡村水、电、路进行彻底改造,修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王炳中)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