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位开发与人员安置方面,前高庙乡明确划定安置对象范围,面向 16 周岁以上、具备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但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人员敞开大门,同时遵循原则上 80 岁以上不再安置的规定,精准定位帮扶群体。安置岗位以保洁员为主,为乡村环境整治注入人力支持,既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岗位聘任过程严守 "公平、公正、公开" 原则,秉持 "以岗定人、人岗相适" 理念。首先公开发布公益岗设置公告,广泛宣传岗位信息;随后严格按照本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审批的程序,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位上岗人员都符合条件、胜任岗位。这一规范流程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保障了就业机会的公平性,让真正有需求的困难群众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
考核管理环节是保障公益岗位效能的关键。各村承担起辖区内公益岗位的日常考勤与考核重任,建立详实的考勤台账,精确记录每位人员的出勤情况,明确要求每人每月工作时长不低于 20 小时。对于违反劳动纪律、未能充分发挥岗位作用的人员,采取待遇下浮直至解除合同的处理措施;而表现优异的岗位人员,则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大家积极履职尽责。此外,还明确了公益岗人员需遵守的岗位纪律,包括严格遵守工作时长、服从乡村两级领导指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等,确保公益岗位工作有序开展。
为防止村级公益岗位沦为 "福利岗"" 人情岗 ""维稳岗",前高庙乡将监督机制贯穿管理全过程。通过 "四查" 行动 —— 查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查人员台账是否准确、查考勤考核是否规范、查待遇落实是否到位,全方位加强监管。一旦发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立即取消其公益岗资格;对于虚报冒领、骗取岗位补贴的个人和单位,不仅追回违规资金,还依法依规移交相关部门,严肃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公益岗位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规范村级公益岗位管理,是前高庙乡兜牢民生底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未来,前高庙乡将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让村级公益岗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梁哲)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