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策“活”起来,帮企业算好“收益账”
“减税降费政策条款多,我们对着文件算不清账,统战干部带着‘政策计算器’上门,一笔笔帮我们算明白,光去年就省下近10万元。”从事建材销售的王老板对政策宣讲的“兴唐模式”赞不绝口。
街道统战部门深知,政策落地不能“一阵风”。他们把惠企政策拆解成“明白纸”,标注出“哪些企业能享”“需要带啥材料”“能省多少钱”,由统战干部和商会骨干组成“政策宣讲队”,分行业上门讲解。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讲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面向小微企业,反复算增值税减免账。
更贴心的是“政策回头看”机制。一家服装厂申请稳岗补贴时,因材料不全差点错过申报期,统战干部发现后,陪着企业会计跑了两趟人社局,最终赶在截止日前办好了手续。“不是把政策发下去就完了,得盯着企业用好用足,这才是真帮。”街道统战委员的话道出了其中诀窍。
搭起“互助桥”,让企业抱团往前闯
“以前同行是对手,现在是战友。”这是兴唐街道企业主们的新感受。街道统战部门牵线成立的“产业链互助组”,让上下游企业拧成了一股绳。
当地的农机制造企业曾面临配件供应不稳定的问题,统战部门了解后,把辖区内的铸造厂、五金店、物流企业拉到一起,促成了“本地配套联盟”。现在,农机厂的配件采购周期从20天缩短到3天,成本降了近15%。类似的“抱团故事”还有不少:餐饮协会组织的“食材直供圈”,让10多家餐馆的采购成本降了两成;电商企业组成的“直播联盟”,去年双11带动销售额增长300多万元。
护好“营商土”,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有次我们被仿冒产品冲击市场,是统战部门协调市场监管局,三天就端掉了窝点。”说起维权经历,当地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负责人至今感激。
街道统战部门联合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设立了“企业维权服务站”,企业遇到合同纠纷、侵权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跟进。对一些涉企矛盾,他们不搞“和稀泥”,而是请商会里有威望的老企业家出面调解,去年就成功化解了6起合作纠纷,双方都心服口服。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统战部门还和政务服务中心联动,推出“统战帮代办”服务。新落户的某电子产业项目,从工商注册到消防审批,统战干部全程陪同办理,原本需要两个月的手续,45天就办结了。“没想到在小县城也能享受到这么顺的服务。”项目负责人说。
如今的兴唐街道,统战干部的脚印遍布大小企业,商会的茶室里常飘着讨论发展的热乎气,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说:“在这里办企业,心里踏实,有奔头。”这份踏实,正是统战工作融入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注脚——不搞花架子,只求实打实,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促发展。(谢涛)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