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都担任过南阳太守,是历史上清风惠政的典范。他们在任时兴修水利,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严禁奢靡,使南阳成为当时最富庶的郡城,杜诗还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史书记载,召信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之称就缘起于南阳。
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府丞首次赠鱼被悬挂于庭院,二次再赠时以悬挂的鱼干警示他人,以此杜绝贿赂,成语“羊续悬鱼”源于此事,成为清正自持的象征。《后汉书·羊续传》记载:“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他生活俭朴,常着旧衣、乘瘦马,妻儿探访时因家中仅有布被、盐麦等物而闭门不见,劝其返乡,其清廉俭朴之风让人敬佩。
东汉文学家、“科圣”张衡有句名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知之不博”。他针对当时王侯奢侈的风气,多次向皇帝进谏要求整治朝纲。在河间相任上,他严明法治,打击豪强地主,拒收豪强地主所送的“金错刀”。“奕奕张生,秉德淑清。研深综理,思俊才英。”后人对张衡的这句评价,正是对张衡廉洁正直品行的肯定。
“智圣”诸葛亮青年时曾隐居于南阳城西的卧龙岗,他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推崇楚
在近代,红军和新四军的优秀指挥员彭雪枫,一生保持着廉洁清贫、简朴坦然的崇高品格。在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期间,经手大量的捐款和军需款,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一分一毫完全用在了革命事业上。在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时,父亲彭延泰从老家来确山竹沟看望儿子,他谢绝组织的安排,让父亲住在群众家里,临走时拿出自己仅有的一元钱交给父亲作盘缠。1944年9月,彭雪枫将军不幸英勇殉
勤俭节约是一个人修身的起点,奢侈浪费往往是腐化堕落的开端。从医圣祠的青砖黛瓦到丹江口的碧波万顷,节俭文化始终是南阳最深沉的发展底色。让我们以“时时不忘节俭”的自觉、“处处可见节约”的实践,共同浇灌这棵传统美德之树,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南阳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绽放更绚烂的光彩,赓续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简慧君)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