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深刻变化,源于河南省近期全面推广应用的“河南救助通”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该平台正以其便捷、精准、高效的特点,深刻改变着传统社会救助工作的模式,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为农村群众纾困解难。

工作人员在村党 群服务中心宣传讲解平台使用方法
干部“减负增能”,基层治理提效增速“‘河南救助通’的到来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实现了工作流程从‘繁’到‘简’,信息获取从‘慢’到‘快’,主动发现从‘难’到‘易’的快速响应,让基层干部可以从大量的纸质材料中解脱出来,也提高了政策解答和业务处理的准确性与效率,从之前的‘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推动救助工作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精准干预转变,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响应速度。”经过几个村的实操讲解和宣传引导,社会救助窗口的几位工作人员感受颇深。
群众“省心暖心”,救助服务触手可及
“河南救助通”的核心目标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尤其为信息相对闭塞、出行可能不便的农村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群众只需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或App,即可在线了解救助政策、提交申请材料,对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或其他特殊群体,基层干部可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申请办理“不出村”“不出户”。与此同时,平台还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政策解读和公开透明的办理流程,申请进度实时可查,审批结果线上反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公信力。
针对年纪较大,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众,该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群众仍然可以携带纸质材料到线下民政窗口进行办理,不必担心个人的真实需求得不到解决。

工作人员在村党 群服务中心向群众宣传普及“救助通”平台使用方法
赋能乡村振兴,构建防止返贫新防线“河南救助通”的推广应用,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深层次地融入了河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大局。
它能够高效监测已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户的生活状况,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的重要抓手;它推动了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它通过技术手段将便民、利民、惠民落到实处,打通了社会救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一百米”,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

镇民政所组织全体村级专干人员开展“救助通”系统实操培训
目前,“河南救助通”的培训试点工作已在马山口镇25个村(居)全面铺开,将成为基层干部离不开的工作助手和农村群众贴心的生活帮手。该镇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往后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论是群众还是基层干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随时联系镇民政所,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疑解惑。‘河南救助通’必将为马山口镇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