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兜底:需求预判走在前,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辖区企业分布散、类型杂的特点,小史店镇不搞 “大水漫灌”,而是精心划分多个企业服务网格,构建起“班子成员牵头+包村干部+村‘两委’”的专属服务小组体系,实现“一企有人管、需求有人应”的精准覆盖。
服务小组从不等企业“找上门”,每月至少2次主动走进企业车间、厂区,蹲点了解生产经营难题、手续办理堵点、要素保障需求,把企业诉求一条条记在台账上,实行“销号管理”。能当场解决的,比如简单政策解读、小额补贴申报指导,马上响应办理;需要多部门协调的,比如环评手续对接、用水用电保障,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绝不让诉求“石沉大海”。
每月的政企恳谈会更成了“连心桥”。企业代表敞开心扉提需求,职能站所负责人面对面给答复,既反馈已办问题的进展,又收集新的需求,形成“走访—记录—解决—反馈”的闭环,让服务从“被动响应”变成“主动靠前”。
要素护航:政企银税齐发力,破解发展“瓶颈难题”
作为农业乡镇,小史店镇精准抓住企业最关心的用工、资金、税务三大痛点,把要素保障服务“送上门”,不让“缺人、缺钱、不懂政策”拖慢企业发展脚步。
在用工上,镇里提前整合本地劳动力资源,通过集市摆摊、村级大喇叭播报等“接地气”的方式发布招工信息,每季度还联合县人社局办定向招聘会,让企业“足不出镇”就能招到技术工、操作工,有效缓解“用工荒”;在资金上,主动对接县域银行,邀请客户经理上门“把脉”企业经营状况,量身推荐信贷产品,还手把手帮企业梳理惠企政策,指导申报创业补贴、技改资金,实实在在降低融资成本;在税务上,安排“帮办员”协助企业办登记、领发票,定期联合税务部门开展“政策上门”,用“大白话”解读减税降费政策,帮企业规范税务流程,确保每一项红利都能落进企业口袋。
协同破题:跨层联动解难题,打破办事“行政壁垒”
面对企业头疼的跨部门、跨层级问题,小史店镇创新推出“镇内协同+县级对接”机制,变“企业跑腿求助”为“政府提前介入”。
镇内整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站所力量,对营业执照办理、安全生产检查等事项实行“一站式代办”,企业只需交齐材料,后续的部门协调、流程跟进全由服务小组“包办”,再也不用“多头跑、反复跑”;遇到镇里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镇政府主动“向上对接”,申请召开县级协调会,用“镇级吹哨、县级报到”的模式打破行政壁垒。
前不久,某药业公司因历史问题面临经营限制,镇政府迅速推动召开由常务副县长牵头的协调会,协助县市场监管局向省局、
优环境结硕果,强服务添动能
如今的小史店镇,“服务找企业”已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辖区企业订单多了、规模扩了,新增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像“磁石”,吸引周边多家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慕名而来,为这个农业乡镇的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从“需求预判”到“主动服务”,从小镇协同到县域联动,小史店镇用“提前量”出了政企共赢的“同心圆”。未来,这里将继续把“服务”二字刻进发展基因,让营商环境更优、企业发展更顺,让镇域经济与企业成长同频共振,书写更多“沃土育企、企兴镇强”的新篇章!(蒋金磊 冯冬)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