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农村广袤的田野上,总有那么一些身影,如黑暗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他们以责任担当为笔、以初心使命为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答卷。其中,南召县留山镇玲珑山村支部书记朱三明就是这样一位以匠心守初心、以责任铸担当,把初心写在田间地头、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的基层“领头雁”。
朱三明,一位朴实的农村汉子,其貌不扬,今年已近六旬,但他在村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已度过近二十个春秋,是朱氏山漆的传承人,是四邻五乡有名的山漆匠人。“我是一名匠人,但同时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用匠心守护共产党员的初心,群众既然选我干支书,我就要担当起支书的责任,以自己的责任担当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建强堡垒的“顶梁柱”
党建是根,支部是魂。“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上任伊始,他就把党支部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建强战斗堡垒作为首要任务,以“三会一课”为载体为党员“补钙充电”,打破“坐等上门”的旧模式,从返乡青年、致富能人中培育“好苗子”,十多年来先后发展党员二十余名,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从规范议事制度到创新学习模式、从议事商定村规民约到谋定村级产业发展,在他带动下,村“两委”班子用扎实的党建工作,把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富民兴村的“排头兵”
产业是脉,富民是本。面对村里产业薄弱的困境,他踏遍全村山岗地块,牵头成立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从皂角种植到皂角加工,从外出考察到优良品种引进,从无到有,把皂角变成全村的富民产业,形成20余家生产加工大户,联合土门村成为全国皂角集散地。此外,知了种植、野山菌收购与加工、生猪养殖等一些富民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年收入从负债变为盈余,村民人均纯收入远超周边水平 。他常说:“当好班长,不光要改善村容,更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民生福祉的“守护者”
民生是称,民心是尺。在他心里,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一件件实事温暖人心。为解决道路难行的问题,他多次到镇、县部门协调,修建了镇区至栗庄的柏油道路,成为全镇第一个通往村庄的柏油道路;为改善人居环境,他筹措资金硬化便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整治垃圾乱堆乱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栗庄成为网红打卡地;为方便村民就医,他积极争取项目建成村卫生室,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全镇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他坚守岗位,防汛救灾,灾后积极协调交通、水利部门开展灾后重建,恢复道路、修建河堤,累计总投资上千万元;村里张家长李家短,一旦有矛盾纠纷,他就和村两委成员深入农户家中,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五保户生病住院无人照顾,他亲自到场照顾老人......他的脚步遍布全村每家每户,无论是看望病残党员,还是调解邻里纠纷,或是劝止违规酒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田埂上的脚印不会说谎,乡亲们的笑容最是真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任职期间,朱三明支书因食道癌手术,但他仍未被疾病压垮,手术后一个月即又投入工作,他用实干破解发展难题,用真心温暖百姓心田,正如老槐树的根系深深扎根土壤,他的初心早已融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落后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图景稳步迈进,而那枚胸前的党徽,在乡野间愈发闪亮。(吴荣强)
责任编辑:张丽雯
下一篇:方城县独树镇:积极化解信访矛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开展2025年网络安全周活动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