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南村老龄化较为突出,60岁以上的老人达13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128人。面对人口老龄化、需求多样化的治理难题,村“两委”精准施策,把文化建设作为破解困境的“突破口”,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村史、企业服务、党建、村民生活服务室,建设村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载体,构建完善的“1+3+X”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不断擦亮“理响岗南”特色宣传品牌。如今,村文化广场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共话家长里短的好去处,成为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乐园,成为村民议事的“会客厅”……这种“场景化”的空间设计,让文化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村近年来变化可大了,修了下水道及盖板5000多米,维修村道路,铺设沥青4000多米,整修村饮用水管道4万多米,新换无塔供水设备3套,实现全村24小时免费供水,架设太阳能路灯300多盏、太阳能地灯60盏,承接污水管道1600多米,等等。村民的生产生活可方便了,大家日子过得比蜜甜!”村民陶圆满高兴地说。
以“幸福岗南”品牌为纽带,岗南村推出了“大学新生奖学金”制度,连续4年开展助学活动,资助131名优秀学子。创新推出“邻里议事会”,推动村庄垃圾清运、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解决。推行“积分超市”制度,志愿者服务时长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奉献—存储—回馈”正向激励引导机制,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写照。
“岗南村把文化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培养文艺骨干,让他们牵头组建宣讲组、广场舞队,带动更多村民主动参与村组事务。通过文化赋能,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提升了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了文化聚民、文化惠民、文化兴村的良好局面。”岗南村党总支书记刘景勋高兴地说。
从“文化惠民”到“文化聚合”,岗南村用“幸福岗南”文化品牌打开了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彰显了文化赋能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下一步,这个充满活力的村庄将继续以文化为媒,推动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崔国安)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