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划格构建治理新体系。杨庄村的核心举措在于重构网格体系,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通过构建“总网格—网格党小组—自然村网格”三级架构,打破原有粗放管理模式,一体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创、事务联管、治理联抓。将无职党员、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热心村民纳入网格员队伍,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为扎根群众的“前哨”力量。
明晰职责实现服务精准投送。为确保新体系高效运转,杨庄村明确划分网格长的“责任田”。通过网格长抓统筹,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协调处理重大事宜、督导本组网格工作,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谋划全村发展。网格员抓落实,网格员承担信息登记、民意收集、政策宣传、治安巡查、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具体职责,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并将发现问题直报综治平台,确保动态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反馈和解决。
治理增效帮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自“微网格”模式运行以来,杨庄村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从“管不了”到“管得好”的转变。治理响应“加速度”。村庄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长从过去的3天大幅缩短至8小时以内。今年来累计高效处理各类民生小事90余件,办结率和村民满意度均高达98%以上。安全稳定“前哨站”。微网格成为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网格提前发现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成功率超过95%,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乡村氛围“更和睦”。邻里纠纷同比下降60%,“有困难找网格长”已成为村民的新习惯。通过网格员日常联络与互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杨庄村的实践表明,高效的乡村治理未必依赖高昂的科技投入。通过党建引领,用好“熟人社会”的逻辑,以科学划格、选准人员、有效激励的“土办法”,同样能将治理的根系深扎,真正撬动起“大治理”格局。(李金谕 刘颖)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