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深入推进“健康桐柏”15项专项行动,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建立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线上+线下”健康科普传播网络,围绕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的24.17%提升到2024年的29.2%,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群众学习健康知识并付诸行动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围绕重点人群,建立了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服务模式。高标准落实“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等省定民生实事。聚焦老年痴呆、听力损失、失能照护等重点健康关切,实施老年“六健”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心脑血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管理及各类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控,2024年我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4岁,较2020年提升了2.9岁,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强化服务能力
贺修胜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824张,较2020年增加了511张;每千人口病床数6.73张,较2020年增加2.03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574人,较2020年增加28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25人增至3.1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5人增至3.58人。
“十四五”期间,全县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传染病医院、县妇幼老年综合楼、县公立中医院等一批项目已陆续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项目启动建设,有效改善了革命老区的就医环境。
“十四五”期间,着眼“大病不出县”,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我们成立了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组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了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了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完成了县中心医院与人民医院两院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了人、财、物统管,夯实了县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了县域内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救治能力。县人民医院的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已成功建设七个,分别为麻醉疼痛诊疗中心、重症监护中心、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此外,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中心和创伤中心的创建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
“十四五”期间,着眼“一般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兜牢基层服务网底。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万名中医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一对一”实地帮扶。每年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开展多频次的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入户随访、健康义诊、健康讲座等方式,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服务,有效降低基层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织密防护网络
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方面投入,建成了县级疾控中心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为网底,传染病和慢性病监测、报告、治疗、随访、管理等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挂牌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局,完成了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重塑性改革,着力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县级防治中心已建成。全县已组建了8支县级卫生急救队伍,配备急诊急救人员75名、救护车辆50余台、直升机起降点2个,进一步巩固了城区15分钟急救圈建设成果。
优化群众就医体验,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期间,我县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持续优化智慧医疗服务场景建设,有效提高了群众就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院内“一码通行”,实施“便民就医少跑腿”“一站式结算”等便民惠民举措。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让就医更便捷,截至目前,全县五家二级医院已全部接入“医检互认”平台,互认项目达到330项(检查190项、检验140项),互认率达到94.92%,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394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实现全县“新生儿一件事”办结率达100%,育儿补贴实现线上申报,切实用信息化的手段,让看病就医变得更便捷、更有温度。
“十四五”以来,桐柏县卫生健康事业在深化行动、提质服务、织密防护、优化体验中实现了稳步跨越。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实举措巩固成果、以更高标准破解难题,持续筑牢全县群众健康防线,奋力谱写桐柏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勾志彦)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