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上,中心校冀钦斌校长首先详细分享了赴淅川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此次考察聚焦“五育融合”实践落地,实地走访了淅川县荊紫关小学、淅川县荆紫关镇初中、德威书院等三所学校,深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基地等一线场景,系统学习了淅川的先进经验。
淅川县以“一校一品”建设为抓手,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德育方面,通过创新主题班会、红色教育与移民精神传承研学活动,实现价值引领具象化;体育方面,将乡土玩具融入课堂,落实每天综合体育锻炼,打造“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竞技赛事”三维模式;美育与劳育方面,结合地域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传承、志愿服务与家校社协同共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体强身、以德润心”的育人目标。参会人员结合冀校长考察见闻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淅川经验立足县域实际、可操作性强,为石门乡破解“五育割裂”、“特色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
对照反思找差距,靶向查摆明短板
在交流研讨中,石门乡中校长翟一、石门乡小校长黄涛,中心学校李东副校长等立足学校及本乡工作实际,对照淅川经验深入查摆自身不足:一是融合机制不健全,德育多停留在说教层面,与体、美、劳等领域缺乏有机衔接;二是特色载体不丰富,体育、美育课程形式单一,未能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与乡土资源;三是师资能力有欠缺,部分教师跨学科教学与融合设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多元育人需求;四是评价体系不完善,仍偏重学业成绩,对学生品德、体质、艺术素养等综合表现的评价权重不足;五是资源整合不充分,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率低,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未完全形成。通过坦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正视差距、补齐短板,以务实举措推动“五育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

结合考察学习成果与本地实际,会议围绕“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育砺行”总要求,部署四项重点工作:
1. 构建融合育人体系。以“一校一品+本土特色”为方向,挖掘石门乡红色资源、农耕文化,开发“乡土实践+思政教育”特色课程;借鉴淅川经验,推广“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德育模式,将地方文化等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
2. 丰富特色实践载体。严格落实体育课时与“阳光大课间”制度,引入传统体育项目,组建篮球、剪纸、劳动实践等特色社团;依托本地资源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技能训练与研学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题培训+校际交流+师徒结对”机制,定期开展“五育融合”教学设计评比,提升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挖掘本土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专业化育人队伍。
4. 完善评价与协同机制。打破“唯分数论”,建立涵盖品德表现、体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压实责任求实效,砥砺奋进谱新篇
会议最后,中心学校冀钦斌校长作总结讲话,强调“五育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各学校要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在本校现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责任人;中心学校将建立年度考核机制,把“五育融合”落实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核心指标;全体校长要率先垂范,带领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主动探索融合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成长。
此次会议既是一次经验借鉴会,也是一次工作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