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一起婚姻家庭矛盾骤然升级。村民王某因妻子提出离婚,酒后情绪失控,持刀前往岳父家理论,场面一度极为紧张。镇平安办接到警情通报后,迅速将案件分流至婚姻家庭调解室。张新伟立即联动辖区民警、村组干部介入,对王某展开说服教育。她一方面严肃指出持刀行为的违法性与严重后果,告诫其“生死之外皆小事,法律底线不可越”;另一方面,结合既往案例,耐心劝导王某理性看待感情问题,指出婚姻无法强求,需以真诚和努力争取转机。经过推心置腹的心理疏导与法治教育,王某最终幡然醒悟,承诺不再采取过激行为,并表示将努力修复家庭关系。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也是社会稳定的细胞。在湍东镇,像这样通过及时干预得以平息的纠纷并非个例。调解室始终秉持“促和睦、保和谐、护家园”的工作目标,让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温馨。
调解工作不仅限于家庭内部,有时也需应对突发性、跨领域的矛盾。2025年7月,村民王某(女)与李某(男)在餐馆因孩子争座发生口角,继而发生肢体冲突。李某在推搡中不慎打伤王某口腔,致其一颗牙齿脱落,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王某就医期间,又因服用较大剂量药物及接受放射检查,被迫终止妊娠。一起普通的争执,演变为涉及人身损害、健康权、赔偿责任的复杂纠纷。
受理此案后,张新伟迅速约见双方,聚焦赔偿这一核心争议,逐项核算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失,并反复沟通协调,平衡双方诉求。最终,在她的主持下,当事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并即时履行赔偿,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在实践中,湍东镇婚姻家庭调解室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心”工作法:用心倾听:给予当事人充分表达空间,精准把握矛盾根源;耐心疏导:融合法、理、情,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化解对立情绪;公心断事:坚持客观公正,依法依规明确责任,促成合理解决方案。这一方法贯穿于调解全程,成为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支撑。
“善良是调解工作的底色,怀揣同理心,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张新伟常对年轻同事的叮嘱,也是他自身工作的真实写照。从方寸调解室到田间地头,他在处理一桩桩家长里短、一件件纠纷争议中,践行着一名基层调解员的初心与担当。
如今,湍东镇婚姻家庭调解室已不仅是化解矛盾的“灭火器”,更成为预防纠纷、促进和谐的“稳压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该镇正将平安建设的根基越夯越实,让“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蒋金磊 李岩苹)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