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病床前后的 “顶梁柱”
今年77岁白某某母亲临近百岁,肢体一级残疾,多年前便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作为家中唯一顶梁柱,他放弃外出打工,留村种地打零工,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清晨帮母亲洗漱喂饭、分好母亲的药再下地;正午时分,他总会赶回家中,细致地为母亲翻身、擦身,换上干净衣物。多年来,母亲卧床的被褥始终保持干爽整洁,身上从未生过褥疮,这背后是他数千个日夜的悉心照料。面对村民 “雇人帮忙” 的劝说,他坚持:“妈养我小,我养她老,别人照顾不放心。
舐犊情深:孩子成长的 “引路人”
他不仅是个好儿子,还是个好爸爸。除了照顾母亲,养育孩子、操持家务的责任全落在他身上。儿子身患精神与肢体多重残疾,生活无法自主,每天忙完农活和照顾母亲后,到了夜晚,忙碌一天的他仍不歇着,一边给母亲按摩僵硬的肢体,一边安抚躁动的儿子,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面对这样的生活,白某某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家中的一切开销都压在他肩上,但他从不在家人面前流露难处。为了多挣钱,他农闲时就去附近工地打零工,脏活累活抢着干,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总笑着说:“只要一家人好好的,再累都值。”
热心助人:邻里眼中的 “暖心人”
在村里,白某某不仅对家人尽心尽力,对邻里也热心相助。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看到独居老人有困难,他会主动送去蔬菜、帮着提水。有人问他 “家里事够多了,咋还总想着别人”,他说:“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再说我也受过大家的帮衬。”
多年来,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撑起了一个家的温暖。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日子里,用孝心、责任和担当,诠释了 “好儿子”“好父亲” 的真谛,成为村里人人敬佩的榜样,成为村民眼中孝老爱亲的典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兴起了关爱老人的新风尚,许多年轻人主动承担起照顾长辈的责任,邻里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百善孝为先” 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村民们日常的行动。如今,这份孝心已在乡村大地播撒下美德的种子,随着春风生长,绽放出文明之花,让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张丽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