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年,人人都期盼阖家团圆。1月30日,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老人们最近聊得最多的话题是“过年”,他们的共同心愿是—想和儿女们团聚。
迎新年,养老院里的老人盼回家
1月30日,暖阳和煦,位于市城区温凉河畔的宛城区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里暖意融融。这一天,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水果、蛋糕、大红围脖等爱心物资来看望这里的老人。
“杨大娘,想不想回家过年?”
“咋不想呀,想回去看看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想和儿孙们团聚……”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乔辉一边给杨大娘抹护手霜,一边和她聊天。杨大娘今年83岁,养育有4个儿子,两年前就抱上了重孙子,是四世同堂。
“以前家里面过年可热闹了,我的儿孙们都回来,年夜饭在家里摆两桌,都是我和老伴儿做的。”说到过去,杨大娘一下子来了精神,“每年过年,我和老伴儿都是提前十多天就开始采买,再忙再累也高兴。”
一年前,杨大娘老伴儿去世,因高血压导致偏瘫的她被儿子们送到了养老服务中心。她的儿孙们有的生活在外地,在南阳生活的也因为太忙,来看望她的次数有限,每次来还待不了多久,虽然每次都大包小包带来不少东西,可杨大娘更希望和儿孙们多说说话。
“张桂荣的女儿1月28日就把她接回家了。”说起好朋友张桂荣,杨大娘很羡慕,“她女儿很孝顺,隔三岔五就来看望她,还经常带来可口的饭菜,每周还给她洗次澡。”
在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二楼一间干净整洁的宿舍里,78岁的老王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温凉河畔挂起的红灯笼。灯笼那热闹的红色让他想起过去一家人忙里忙外准备过年以及亲戚朋友到家拜年的情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年纪大了,谁不想儿孙绕膝呀!”说到这里,眼泪突然充盈了老王的眼眶,稳定下情绪后,老王无奈地说:“马上就小年了,在北京的儿子、德
在养老服务中心里,像杨大娘、老王盼望回家过年的老人还有很多。“老人们喜欢热闹,志愿者每次来送温暖,他们都非常开心。这几天,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过年回不回家。”宛城区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怀光说,虽然有些老人嘴上说不想回家,不想麻烦子女,但看到别人被子女接回家时,他们心里总不是滋味。其实,这里的很多老人都想回家过年享受阖家团聚的欢乐。
好开心,儿子要来接我回家啦
“妈,该过年了,咱们回家吧!孩子们都在家里等着呢!”在一楼双人间里,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帮一位老人收拾物品。老人虽然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儿子明天也来接我回家过年,明天就能见到老伴儿、儿子、孙子了,好开心!”看着室友的子女接老人回家,今年71岁的屈同莲忍不住骄傲地说。屈同莲的3个儿子都在经商,平时没有时间照料她。她的老伴儿身体也不好,儿子们去年8月把她送到了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这些天,她总回想起和老伴儿在一起生活、拌嘴的场景,和儿孙们在一起过年的热闹画面。她说:“和老伴儿分开这么久,我十分盼望能早点儿回去和老伴儿团聚。”
“我希望孩子们能常来看我,也希望他们能接我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多好。”今年91岁的王云华说起回家过年,也是十分开心。她十分想和哥哥、弟弟及孩子们一起吃个团圆饭,和亲戚、邻居们聚聚,聊聊天儿,拉拉家常。
“我的外孙子当兵回来了,年廿三就来接我回家!”今年88岁的李文娱说起回家过年,脸上写满了喜悦。她最想见的就是外孙子、孙子,想和儿女们一起照张全家福。
“获知儿女要来接他们回家过年,老人们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宛城区东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怀光介绍,春节前是老人们情绪最容易产生波动的时候,听说哪个老人要被子女接回家过年,大家都很羡慕。
服务好,老人把养老院当成家
团圆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在养老服务中心,绝大多数的老人依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家过年。
今年88岁的吕金敏和82岁的李聚英是儿女亲家,她俩都想留在养老服务中心过年。
“儿媳雷华敏为了去美
和吕金敏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养老院住久了,回去反倒不方便。每天要吃的药一大堆,回家也住不了几天,人一走,儿女们还得忙活收拾整理,麻烦。”吕金敏的亲家母李聚英说,逢年过节,儿女们来看看就行了。
“逢年过节,我们都提倡儿女把老年人接回家团聚。但是有些老人的孩子年龄大了,不方便接老人回家,我们就精心准备了许多东西给这些老人过年,让他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张怀光表示,虽然春节期间为老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将邀请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者来义演,竭尽所能让老人们开心,但还是希望做子女的都能多来养老服务中心看看老人,因为对于老人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能与子女团聚。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