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仕伟,男,中共
辛仕伟十分敬仰伟人毛泽东。他从1975年6月收藏毛主席像章开始,50年来始终以坚守初心的革命意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殚精竭虑,永毅前行,于2005年11月在家中创办起淅川县红色教育展览馆,先后接待郑州、开封、周口、南阳、西峡、内乡、老河口、十堰等周边省市县乡前来参观学习的
因 缘
上世纪70年代,辛仕伟服役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南阳军分区司令部任打字员,办公地点和住宿均在机关办公大楼三楼。当时打字室内放有木制立柜三组,其中一组内存放着中“每晚看着伟人像,我不时地在想,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人,他领导全
慢慢地,辛仕伟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了《共产
起 步
万事开头难。当时部队转业后虽有工作,但工资大多用在平时的喜好购买红色实物上,直到1983年结婚时没啥积蓄,只有简简单单地成了个家。婚后,因担心收藏红色实物惹爱人生气,他就背着妻子对购买的物件悄悄放进隐蔽的床下或屋檐外走廊里,再用杂乱的东西遮善着。
长期居家生活,哪能不漏现的时候!一旦被妻子发现,虽说没有产生争吵和纠纷,但总要唠叨几句。妻子说,你收藏我打心眼里很反对,但这是你的爱好,我管不了那么多,也不管你,她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对他的收藏也逐渐有了新认识。辛仕伟有时买到新物件就先让妻子欣赏,要么妻子说不错,要么就夸赞几句。不过让辛仕伟记忆犹新的是,1990年6月退出现役离开县武装部,腾出公房又申请到自建房批准手续而拿不出建房资金时,只能待一年又一年,直到1995年在东拼西凑和亲朋好友的帮忖下,才将120平米的住房建起来住了进去。
执 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条件有了慢慢好转,但怎样也满足不了辛仕伟对收藏购物的执着与追求愿望。因为兴趣爱好越来越高越广泛,收藏种类和实物价格也在扩大和攀升。辛仕伟介绍说,记得在建好住房的第三年借款尚未还清,一次到南阳古玩市场看到一店内有尊约一米多高的陶瓷站式毛主席挥手像打心眼里喜欢,暗下决心非把他请回家不行。经过和老板一番讨价还价,老板决定1200元卖给他。可是当时他身上只有700元,他让老板先把这尊像放进库房,等过两天带钱来请,老板应允了。可辛仕伟回家把情况说给爱人后她大吃一惊,“你要在这方面花大钱,我就离开这个家,咱们各过各的”。随后夫妻两人便争吵起来。最后,在女儿的协调下,妻子逐渐开明起来:“那好,你可以收藏,但不能有过大的开支”。辛仕伟欢喜若狂,猛然起身应答:“是,遵命,坚决按你说里办!”
从此,他爱人不但不反对收藏,反而在很多时候还给予支持并介入到收藏中来。并且爱人还在一次去湖南毛主席故居参观时,花了400多元请回两尊毛主席站立式铜像,作为厚重礼物到家后送给辛仕伟。
爱人的理解与关心支持,给辛仕伟红色收藏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所以,收藏中除了进城去市场选购实物外,还利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时间,到乡镇到农村走村串户,翻山越岭,炎热天气累了就休息在马路边或丘岭小树林下,渴了便到潺潺流水的小溪旁取点水喝,饿了就用饼干来充饥,晚上归来大多是披星戴月。
辛仕伟说,让他最难忘的是2004年的一天,到了老城镇粮管站一木工师傅住房内,看到桌上放着一本《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照片,非常高兴和激动。这组照片就是伟人毛主席去世的1976年,河南人民画报出版社第一次印刷的毛主席在各个时期照片,每张有页码共63张。收藏心切呀,他赶忙问起师傅爱人:“这本毛主席画像卖不”?她说“卖,能值多少钱”?“给你180元怎么样”,“可以”,话刚落音木工妻子就喊丈夫商量,丈夫不卖,咋做工作也无即于是,无奈只有扫兴离开。
回家后他反复思忖,今天这套毛主席画像能请回来该多好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他接二连三登门做工作,一共跑了10多趟,最后一趟还带着礼品登门求援,夫妇俩终于被感动,以150元价格将这一套毛主席像交到了辛仕伟手中。
追 梦
敬仰收藏是前提,办馆服务社会才是宗旨和目标。为此,辛仕伟的收藏之路越走越宽广,收藏的款项和种类也有开始的几个逐步发展到十几个、几十个、上百个,且新老结合,全方位发展。如,文革时期他就是从收藏毛主席四卷、语录、照片、画像、为进一步扩大藏品来源,他一方面充分利用“淅川县军旅战友兄弟情”微信群宣传征,另一方面与山东、安微、陕西、河北、北京、天津 、郑州等异地藏友联络购买、实物兑换、爱心捐增。此外,还寻找抗美援朝老军人柴天福和在部队服役时间较长的刘文学等进行面对面座谈采访。
像平时的史料征集,辛仕伟除了走访、座谈老军人老
辛仕伟退休后的9年多来,除风雨天气外,他每月站街头摆地摊不低于10天半月时间,特别是刚刚退休每天推车走向大街时,好多同事和街房邻居都把目光投在了他的身上,人们切切私语、讽刺嘲笑,还有人直接对他说“身为
但是,信念大于天呐!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打造一个良好的红色教育宣凭台,那是咱多年来梦寐一求的愿望,咱不偷不抢、不拐不骗,利用退休后的大好时机筑梦圆梦,有什么丢人的!在反复思量转观念、坚定信心之后,便勇敢愉快地再次走上了摆地摊的红色收藏之路。
收 获
功夫没白费,心血未白流。在辛仕伟的执着追求下,淅川县红色教育展览馆终于2005年11月在家中开馆,黄底红字招牌在辛仕伟的大门前高高挂起。前来参观受教育人员络绎不绝,并倍受感动和启发。开封杞县时任纪委副书记郭明文进馆参观后挥笔题字“走进红色展览馆,感悟伟大毛泽东"。淅川的梁明文在感悟册上写下“不忘初心讲好红色故事,牢记使命再赴新的征程”字样。有的在留念题词中写到“重温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岁月”,“追忆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立志要坚强、先烈永不忘”。“弘扬红色民族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
还有不少同志给予辛仕伟和展馆很高评价,西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木樊发权感言:“辛书记你太有毅力了,义务服务社会,奉献精神可贵,值得每个同志尊敬和爱戴”!淅川的焦玉峰同志说:“你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楷模,一般常人是做不到的”。还有同志评价“展馆虽小,实物齐全,教育后代,最好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数年来辛仕伟还多途径开展了募捐活动。他从2020年9月开始,先后向县烈士陵园——淅川县爱
辛仕伟非常疼爱老年人。近年来,他先后对上集、盛湾、西簧、大石桥、马蹬等乡镇来馆参观的老人赠送衣物160多件,解决往返路费和生活费5000余元。西簧乡崖屋村穆家沟86岁的刘道应老人第一次进县城,看到淅川县红色教育展览馆招牌又来不及参观,后专程从40公里外的老家赶来学习,辛仕伟掏出30元现金强塞给老人作了路费。上集镇竹园村一60多岁农民兄弟面像苍老,骑着摩托车来馆参观,途中天降大雨,参观后再三挽留其背雨吃饭无果后,辛书记硬是塞给他50元,并搭着雨伞陪同其在街头一饭馆共进午餐……
时光荏苒。辛仕伟创建的红色展馆历经50年风风雨雨,故事实在很多。问起今后的展馆发展设想时,他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提升标准、上档升级”。让我们试目以待,并向他及家人表示诚挚的敬意吧!(蒋金磊 梁占佩)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