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仲夏时节,前高庙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面对高温垃圾堆积、沟渠淤塞等季节性挑战,前高庙乡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长效管护”三大抓手,推动乡村从“一时净”迈向“持久美”,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聚焦痛点,清淤治污解民忧。垃圾日产日清:针对高温下垃圾腐臭问题,全乡配备专职保洁员及清运车,建立“专人监督+即时响应”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开展“六乱”治理专项行动,清理秸秆、杂物50余吨,疏通沟渠32条,破解雨季排水难题。基础设施升级:投入资金铺设信坡村、前张楼村沥青路面3.5公里,实施“见缝插绿”工程,补栽行道树12000余棵;张刘营村通过乡贤捐资10万元建成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隐患。
机制创新:从“干部干”到“全民干”。“三包责任”联动。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网格体系,发动600余人次参与整治,拆除残垣断壁3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五美庭院”树标杆。创新开展“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庭院评选,通过群众自荐、邻里互评,激发“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的内生动力。示范户挂牌表彰,并纳入整治“先锋队”,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奖补激励促竞争。设立1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分南北片区对调观摩评比,考核前六名村庄获资金激励;推行“红黑榜”月公示制度,落实奖惩防反弹。
长效赋能:乡愁与活力共生。文化融合固根基: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方乡村大舞台、“村晚”宣传环保理念。闫坡村打造生态长廊,龙潭村建设酒神广场,让公共空间兼具休闲与文化传承功能。科技管护提效能:建立“路长制”分片包干,结合“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动态巡查;推广积分制管理:村民认领房前屋后管护任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争着干”的氛围。
从臭水沟变休闲广场,从杂物堆到“五美庭院”,前高庙乡的夏日蜕变,不仅是环境的“物理革新”,更是治理智慧的“化学反应”。当龙潭村的广场舞点亮夜幕、张楼村的沥青路畅通农机,“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共治画卷,正为乡村振兴写下最鲜活的注脚。(周金玲)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内乡县湍东镇东王营村:甘甜丹江水 淌进村民家 惠民工程解800户“饮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