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出“金宝贝”,政府保障开新局。白土岗镇地临近白河,温度舒适,林地资源丰富,恰好契合金蝉幼虫生长需求,为金蝉养殖打下了坚实的自然基础。面对日益增多的养殖户,镇政府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建立了金蝉品质分级标准和收购指导价体系;二是针对外地商户可能扰乱市场的行为,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提前掌握收购信息、引导农户组建产销合作社等方式,有效防止了恶意抬价压价。目前,当地金蝉亩产可达120公斤左右,亩均收益约2.1万元。在规范措施下,本地收购价格稳定在180元/公斤左右,保障了养殖户的基本收益,提高了养殖积极性。
科学养出“高效益”,政农协同提质效。镇政府引导农户利用杨树林下空间发展金蝉养殖。这种模式在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每棵林木带来了约200元的额外收入,实现了土地和林木资源的复合利用。针对散户技术薄弱的问题,镇政府组织农业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覆盖幼虫投放时机、土壤管理等关键环节。对于合作社,则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鼓励其扩大规模、引进技术。上一年度,全镇金蝉总产量达到120吨,销售收入约2100万元,带动了5500余人参与,户均增收约3000元。
销售端上“门路广”,全链发力促增收。过去,养殖户主要销售鲜蝉,渠道较窄且价格波动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镇政府积极帮助养殖户与外地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同时,也鼓励养殖户通过本地集市、熟人网络等途径自行销售,争取更好的价格。金蝉养殖的兴起还带动了相关配套环节,部分本地农户开始从事金蝉卵枝的收集、初级运输等工作。目前,全镇有2000户农户参与自愿养殖,户均养殖面积约0.3亩,年均孵化卵枝约2万枝。
如今的白土岗镇,金蝉已从“地下宝藏”变成“地上财富”。下一步,白土岗镇将依托白河沿岸的林地资源,进一步带动散户扩大养殖规模,打响本地金蝉名气,让白河岸边的金蝉鸣声传得更远,让这只小虫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焦科 薛金通)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