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慧平的医者之路,深植于南阳这片中医沃土。从南阳张仲景
仁术济世,精研方技
在包慧平的诊室里,时间仿佛被药香浸透,每一个病例都是她“心思缜密,精益求精”的注脚。
妇科圣手解顽疾:包医生在诊疗中,经常遇到被痛经折磨的年轻女性。杨李薇(化名),便是一位受此困扰多年、辗转求医效果甚微的姑娘。包慧平不仅详查其经血色质,更细究其生活起居与情绪波动,辨证为寒凝血瘀兼肝气郁结。她并未简单套用成方,而是巧妙调整温经散寒与疏肝理气的药味配比,辅以特色外洗方。患者用药后反馈:“包大夫,您这药像暖流化开了肚子里的冰疙瘩,连闷着的心气都顺了!” 其自拟方药治疗月经崩漏、多囊卵巢乃至不孕症,皆因这份“独到见解”而屡建奇功。
内科妙方祛沉疴:她的“中精汤”堪称脾胃患者的福音。市民张金鑫(化名)是一位饱受胃溃疡反复煎熬的教师,服用此方并配合她细致的饮食禁忌指导后,脘腹胀痛明显缓解,不禁感叹:“包大夫这一剂‘中精汤’,比多少西药都熨帖!” 而专攻各类头痛的“万寿春”方,更让不少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止痛药的困扰。急慢性阑尾炎及术后肠粘连的专方、治疗青春痘湿疹的效验,无不体现其“效如桴鼓”的深厚功力。

包慧平(右一)在宛城区中医药文化夜市义诊现场
仁心润物,情暖社区包慧平的医者仁心,早已溢出诊室,流淌在社区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社区健康的“定心石”:她是社区阿姨们最信赖的“知心大姐”,家长里短、身体微恙都愿向她倾诉;她是老年人口中亲切的“家庭医生”,一个电话,几句宽慰,常让老人安心;她也是孩子们健康的“守护者”,用温和的中药调理好不少小儿的厌食与过敏。
夜色中的“杏林灯”:当仲泰医圣堂参与中医药文化夜市义诊时,包慧平的身影从未缺席。华灯初上,她在临时诊台前耐心倾听,为晚归的上班族、散步的老人把脉解惑,让中医药的暖意融入市井烟火。常参加义诊的志愿者、宛城区中医药管理局李磊感慨:“包老师看诊时那专注的眼神,比街灯还亮堂,让人心里踏实。”
风雨无阻的“家庭医生”: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包慧平更是将诊室搬到了他们家中。社区里80多岁的赵金海大爷因中风偏瘫多年,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出门就医极为困难。包慧平定期上门为他诊脉调方,监测血压血糖,还根据其体质和卧床情况,耐心指导家属进行康复按摩和饮食调理。一次复诊时,赵大爷的老伴拉着包医生的手说:“包大夫,您这一趟趟往家里跑,真是解了我们的大难啊!老头子这身子骨能维持这样,多亏了您!” 像这样的上门随访,早已成为她行医生涯中风雨无阻的日常,用脚步丈量着医者仁心的温度。

中泰医圣堂骨干专家在宛城区中医药文化夜市义诊现场
大医精诚,慧眼识危“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的箴言,在包慧平身上不仅体现于日常的仁心仁术,更在于危急时刻的当机立断与高度责任感。
2023年7月上旬,南阳酷暑难耐。一天上午,仲泰医圣堂诊室内排队的患者中,一位体态偏胖的中年男子引起了包慧平的注意。只见他面色蜡黄,精神极度萎靡,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整个人虚脱般倚靠在墙边。凭借近三十年临床练就的敏锐观察力和对急危重症的高度警惕,包慧平立刻意识到情况异常。她果断暂停手头问诊,快步上前将这位几近虚脱的患者搀扶到诊椅上优先处置。经过迅速而凝重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她心头一紧:患者虽主诉腹痛不适,但其大汗淋漓、面色灰败、脉象沉微欲绝,结合其体态和症状,包慧平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这绝非简单的急腹症或中暑,高度疑似凶险的心脏问题,极可能是心梗前兆!时间就是生命!她当机立断,一边安抚患者保持镇定、减少活动,一边紧急联系家属并协助转诊。患者被迅速转送至市内三甲医院,经急诊绿色通道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立即实施了紧急介入手术。事后,患者家属感激涕零:“多亏了包医生火眼金睛,第一时间识别出危险,抢回了最宝贵的救命时间!要不是她,后果不堪设想!”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包慧平“大医精诚”精神最震撼的写照——她不仅用仁术祛病,更以慧眼和担当护佑生命。
德泽流芳,仁心永驻
对于包慧平的坚守与成就,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这八字箴言被包慧平常挂嘴边,更刻进每一次望闻问切中,融入每一次危急关头的抉择里。她视老师王桂元的医德为标杆,将“普救含灵之苦”的宏愿,化为日复一日对寻常百姓病痛的细致关怀,对生命无言的敬畏与守护,以及对社区最脆弱群体不离不弃的承诺。二十七年如一日,她用精湛的仁术祛除病痛,用温暖的仁心抚慰人心,在平凡的社区诊台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当代华章。
夜幕降临,马路上是匆匆下班的车流人流。仲泰医圣堂的匾额熠熠生辉,包慧平依然平静地端坐在诊台前。她轻按一位老人的脉搏,低语温和如旧。诊室墙壁上,一面面锦旗静静诉说着医患之间的动人故事。这正是二十七年光阴里,一位基层中医师如何以药为桨、以德为帆、以慧眼为灯塔,在生命的长河中默默摆渡,守护着万千家庭最朴素的安康之梦——无论寒暑,无论远近。这梦想的重量与生命的托付,正是她从未卸下、也甘之如饴的担当。(勾志彦 宋英展)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