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8月20日,潦河镇辛店村与胡庄村的一批成功企业家自发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为本村新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他们圆梦大学、启航人生。
多年来,两村的企业家们主动担当,慷慨解囊,建立起制度化、长效化的助学机制。胡庄村的爱心企业持续举办捐款发放仪式,今年也为14名优秀学子每人发放 2000元助学金,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崇文重教、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在村中蔚然成风。辛店村的“赵文田/ 郭秀芝”爱心基金更是坚持十六载,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今年为本村 29 名应届本科生进行奖励,对考入重点院校的学生资助3000元,对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资助2000元,这份饱含深情的奖学金不仅是对学子们寒窗苦读的肯定,更寄托了家乡对他们未来成才的殷切期望。
企业家们的善行,首先精准地缓解了学子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它点燃了希望,树立了榜样,无声却有力地宣告:知识被敬畏,奋斗被褒奖,教育是改变命运最受尊重的路径。这份持续的爱心投入,极大地催化了乡风文明的向好向善转变。其一,推动了“重教 ”之风日益浓厚。过去可能存在的“读书无用”的短视观念被彻底冲刷。村民们亲眼见证身边的孩子因勤奋学习而获得荣誉和奖励,真切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尊严与价值,从而更加舍得投入、全力支持子女求学。家家户户比学赶超,重视家庭教育氛围逐步形成。其二,促进了“尚贤 ”文化的回归与发展。隆重的颁奖仪式、乡亲们的口口相传,让优秀学子成为全村青少年的偶像和榜样。这不仅激励着后来者奋发图强,更重塑着乡村的评价体系:谁的品行好、谁家的孩子书读得好,谁就能赢得乡邻最真挚的敬佩和尊重。其三,强化了“互助”与“反哺 ”的共同体意识。企业家们的义举本身就是感恩家乡、回馈社会的最佳示范。它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年轻一代,无论将来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根本,要常怀感恩之心。这种互助友爱的氛围,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淳化了民 风。
企业家们播下的助学火种,已然点燃了乡村文明进步的引擎。如今的辛店村与胡庄村,读书无用声少了,读书改变命运声亮了;攀比之风淡了,助学之情浓了。爱心助学已超 越其本身,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引领,正在重塑着乡村的价值观,推动着乡风民风更加和谐、文明、充满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赵杰)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宛城区仲景街道:暑期群团活动点亮青春 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