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石门司法所工作人员紧扣青少年认知特点与生活实际,采用“案例讲解+知识科普”的互动方式,用通俗语言区分“正常用药”与“药物滥用”的界限。期间,重点列举了含可待因止咳药、镇静安眠药等易被滥用的常见药物,特别是伪装成“跳跳糖”、“奶茶粉”等形态的新型毒品,打破学生“药品即安全”的认知误区,提升其对药物滥用的警惕性和辨别力。此外,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围绕校园欺凌、打架斗殴、网络诈骗等常见的青少年涉法问题,深入剖析真实案例,阐释“小错不纠易酿大错”的道理,明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引导学生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
随后,石门乡派出所民警将抽象的禁毒知识巧妙融入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在“识毒小能手”游戏环节,民警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辨别仿真毒品模型,随后让他们将乒乓球快速运送并准确投入对应的印有毒品模型图案的纸杯中,通过这一过程有效提升学生主动识别毒品的能力;“穿越毒障”游戏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在躲避毒品模型“障碍”的过程中,坚定远离毒品的决心;“手脚并用”游戏中,学生通过佩戴模拟吸毒后视觉扭曲效果的眼镜完成动作挑战,直观体会毒品对身体机能的破坏,深刻理解毒品危害。
此次“法治第一课”活动,将爱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