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轮巡察“回头看”围绕“是否压实整改责任、是否根治突出问题、是否健全长效机制” 三个核心维度开展,共发现整改不到位问题42个,新发现问题168个;针对专项问题向县委、县政府形成专题报告9个,梳理问题线索94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为确保巡察工作靶向精准,县委各巡察组在进驻工程领域前做足 “功课”。一方面,系统梳理被巡察单位“基础数据”;另一方面,联合多部门开展“联合会诊”,精准捕捉行业性、系统性潜在问题。同时,巡察组工作人员提前下沉基层“踩点”,通过“望闻问切”,从服务对象的抱怨、群众的闲谈中挖掘问题线索,寻找“病灶”与“病根”,锁定重点核查方向。
在对县自然资源局开展巡察前,巡察组通过分析12345热线投诉数据,发现“规划与实际建设不符”相关诉求高频出现,随即把该问题列为重点核查方向,为后续巡察工作划定清晰 “靶标”,有效提升了巡察效率,增强了针对性。
进驻被巡察单位后,巡察组采取 “坐下来查” 与 “走出去访” 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坐下来”时,工作人员仔细查阅台账、审核凭证,从会议记录的前后矛盾、财务报销的异常签字、制度执行的“纸上谈兵”等细节中寻找蛛丝马迹;“走出去”时,通过个别谈话“敲山震虎”、延伸核查“顺藤摸瓜”、下沉走访“解剖麻雀”,倾听群众真实声音,掌握一手情况。
在巡察过程中,巡察组并未止步于账面核查,而是根据群众反映的“没占地的也补钱”这一关键信息,实地丈量土地占用情况、逐一比对补偿资金流向,最终查实有关违规发放补偿款的问题,让 “隐形” 问题彻底暴露。
为避免巡察陷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误区,巡察组在问题研判阶段注重靶向 “深挖”。一方面,从零散问题中寻找关联,例如,发现“项目招标不规范”“资金拨付滞后”等现象后,深入追问背后是否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这一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精准区分“业务问题”与“政治问题”,警惕“政策执行打折扣”的背后可能存在“两个维护”落实不到位的政治偏差。
通过建立“问题——原因——责任”分析链条,巡察工作方向从“查具体事”升级为“纠政治偏”,进一步强化了巡察监督的政治属性,确保巡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针对研判梳理出的问题,县委各巡察组将问题清单转化为 “整改任务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与验收标准,实行 “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同时,突出跟踪问效,不仅关注 “当下改” 的具体举措,更注重核查 “长久立” 的制度建设,推动问题从根源上解决。
“我们将持续把巡察监督与深化工程领域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