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9月15日,南阳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特邀卧龙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围绕医共体建设话题进行交流分享。2024年,卧龙区卫健委荣获全省医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其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服务群众健康能力方面的创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医疗集团内部实行党 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设立"一办六部"推行一体化管理,实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质量管控。
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疗集团,已吸纳18家深度融合单位及30家协作单位,形成覆盖全区、贯通区乡的紧密型医共体网络。
筑牢 基层网底
卧龙区着力推动专家、学科和管理"三下沉",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专家下沉方面,牵头医院选派12名执行院长常驻乡镇卫生院,开展"一院一策"精准帮扶;破解发展难题;依托 “进百村入千户服务万人健康活动”,组建 647 个服务团队、3740 名专家入辖区,上门服务并建健康档案。
学科建设方面,聚焦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按人口分布与交通条件,重点打造蒲山、英庄等5个乡镇医疗次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有效扩充优质医疗资源。
卧龙区持续推进区域医疗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英庄、蒲山、安皋等8家乡镇卫生院长期派驻急诊团队,驻点帮扶胸痛、卒中、创伤等救治单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的协同救治体系。
推动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发展,形成"一院一品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实现"下转患者接得住、慢性病管得好",逐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新秩序。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强化中西医协作。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在卧龙区中西医结合疼痛医院(七里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英庄镇卫生院得到广泛应用临床,成为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
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等惠民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自2024年5月以来已举办90场,服务群众145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宣传展板203块。推进家庭病床服务,探索"居家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医养结合路径,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2023年,卧龙区被推荐为河南省首批“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推广应用单位;2024年1月,卧龙区被国 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全国 医养结合示范区。2024年9月25日至26日,河南省“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观摩培训会在南阳市卧龙区举行,卧龙区委书记吕志刚代表卧龙区作交流发言。
卧龙区投入资金建设统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等七大医学共享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乡检查、区诊断",通过"患者不动,标本与信息动"模式,彻底打通信息壁垒。大力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医共体内及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结果互认,截至2025年8月底,互认次数达49万余次,互认率86.21%,共计节省资金605万元,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卧龙区医共体党 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 组书记、主任李红范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医改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可及、更有温度。"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卧龙区正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全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勾志彦 王景超)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明伦·花漾美郡小区共建的“明伦荟柚”全龄康养中心数字化联控指挥中心(勾志彦 摄)
近年来,卧龙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基层服务,扎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凝聚改革合力
卧龙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多部门协同决策机制,统筹推进医共体规划建设、人事管理、薪酬改革等重大事项。医疗集团内部实行
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疗集团,已吸纳18家深度融合单位及30家协作单位,形成覆盖全区、贯通区乡的紧密型医共体网络。

卧龙区中西医结合疼痛医院中医药文化夜市义诊现场(勾志彦 摄)
推动"三下沉"见实效,卧龙区着力推动专家、学科和管理"三下沉",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专家下沉方面,牵头医院选派12名执行院长常驻乡镇卫生院,开展"一院一策"精准帮扶;破解发展难题;依托 “进百村入千户服务万人健康活动”,组建 647 个服务团队、3740 名专家入辖区,上门服务并建健康档案。
学科建设方面,聚焦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按人口分布与交通条件,重点打造蒲山、英庄等5个乡镇医疗次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有效扩充优质医疗资源。

卧龙区第七巡察组在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现场调研(勾志彦 摄)
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卧龙区持续推进区域医疗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英庄、蒲山、安皋等8家乡镇卫生院长期派驻急诊团队,驻点帮扶胸痛、卒中、创伤等救治单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的协同救治体系。
推动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发展,形成"一院一品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实现"下转患者接得住、慢性病管得好",逐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新秩序。

英庄镇卫生院中医馆运用中医药调理慢性病(勾志彦 摄)
促进中医药服务发展,拓展医养结合路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强化中西医协作。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在卧龙区中西医结合疼痛医院(七里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英庄镇卫生院得到广泛应用临床,成为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
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等惠民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自2024年5月以来已举办90场,服务群众145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宣传展板203块。推进家庭病床服务,探索"居家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医养结合路径,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2023年,卧龙区被推荐为河南省首批“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推广应用单位;2024年1月,卧龙区被

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养中心医护人员精心照料老人(勾志彦 摄)
强化信息支撑与资源共享,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卧龙区投入资金建设统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等七大医学共享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乡检查、区诊断",通过"患者不动,标本与信息动"模式,彻底打通信息壁垒。大力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医共体内及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结果互认,截至2025年8月底,互认次数达49万余次,互认率86.21%,共计节省资金605万元,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卧龙区医共体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卧龙区正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全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勾志彦 王景超)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