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朱集电商物流园已经灯火通明。李洋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随着当天待发货物陆续归集,分拣、打包、扫描、装车的节奏便一步步加快,这份忙碌从夕阳西下一直延续到夜幕深沉。常常要忙碌到深夜十一二点,直到最后一批包裹顺利装车发运,他们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一天的工作,用坚守保障每一份快递的及时启程。
这家位于社旗县朱集镇的快递网点有些特殊——它不仅是一家物流营业部,更是退役军人创业的孵化基地,也是当地首个以快递物流为核心的电商产业园起点。
军旅生涯,锻造坚毅品格
2010年,李洋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凭借过人的努力与智慧,他在部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守时、重承诺的性格,也为日后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李洋退役回到老家社旗朱集。“部队锻炼了我的意志,但回到地方后,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李洋回忆道。
结缘物流,从一线小哥开始
2018年,李洋在在社旗接触到了顺丰快递行业,初入行时,部队历练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守时、重承诺的性格,使他快速成长为一线业务骨干。2019年,为了解决朱集客户发货不方便的痛点回的朱集,让朱集电商客户足不出镇享受跟社旗一样的快递价格以及发货便利,李洋在朱集镇丰源小区开办了一家顺丰速运营业部。
当时,由于公司人手紧张,李洋一个人负责27个村的收派工作。他平均每天行驶100多公里,收派快件200多件。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入了解了家乡的物流需求和发展潜力。
发现商机,帮助货架企业解难题
2019年秋天,随着多家货架企业迁回家乡,李洋看到了许多家乡的货架企业销路不畅,同时由于货架普遍规格较大,朱集镇位置偏远,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货架行业的发展。
利用在快递物流行业积累的客户资源,李洋试着在客户群和朋友圈发布消息。同时联系顺丰社旗总部,开辟货架运输专线,使货架物流成本减低40%。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通过公司物流平台帮企业销售货架产品近百万元。
这次偶然尝试,让他看到了“货架+物流+电商”的巨大潜力。他开始思考:如果能建立一个结合货架生产、物流和电商的平台,不仅能解决货架的销售难题,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创建园区,助力战友创业
首战告捷后,李洋的事业步入快车道。他与货架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仅此一项业务就为公司每月增加100余万元。他开办的营业部也因此被公司表彰为“快运先锋营”。
业务的成功并没有让李洋满足。他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创建专门的电商物流园,为货架企业提供运输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平台。
李洋了解到,全国多地已经开始了类似尝试。他受到启发,开始筹划自己的电商物流园项目,计划整合货架加工、物流、仓储、电商培训等功能于一体。
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李洋的电商物流园规划并不局限于传统物流业务。他借鉴其他地区退役军人创业园的经验,为退役军人提供电商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孵化、供应链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园区还引入了优惠模式,为持优待证的退役军人提供寄递服务折扣。这种“物流+电商+创业孵化”的模式,很快吸引了众多退役军人的关注。
未来展望,打造更大平台
如今,李洋的电商物流园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占地1万余平,入住货架企业2家、快递企业4家,日均发单2000余件、年营业额1200余万元。同时也吸纳了许多退役军人就业,其中一些人担任网点负责人。这些退役军人已成为企业骨干力量。
未来,李洋计划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增加智能仓储、电商直播间等功能模块,打造一体化的产业园区,为退役军人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如今走进李洋的电商物流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物流车辆整齐排列,工作人员中有许多是身着工装的退役军人。他们步履坚定,眼神专注,一如当年在部队时的模样。
李洋说:“干快递很平凡、很辛苦,但它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为自己从事物流行业倍感骄傲。”(沈航熠)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