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统筹强引领,织密“三级书记”组织领导网。一是实施“书记牵头”指挥工程。县级层面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指挥长、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统筹指导全县养老服务工作;乡镇 (街道)、村(社区)分别成立由
二、重投入强支撑,建立“多元筹资”保障机制。建立养老服务专项投入机制,累计注入各类资金6.76亿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强化“财政主导”保障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困供养、低保对象,县财政每人每月补助机构400元运营费;失能、半失能人员额外分别补贴1200元/月、600元/月护理费;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在特困补贴基础上,每年额外补贴机构1800元伙食费;为打消特困群众“集中供养见不到钱”顾虑,每人每月发放 166元“零花钱”,县财政年均投入上述资金超450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安排30万元为1000个养老床位投保疾病医疗险、自然灾害险、意外事故险,化解机构与老人后顾之忧;今年又筹资687万元,全面升级养老机构消防、餐厨、无障碍设施。二是做好“项目争取”补充投。通过争取政策性资金、中省福彩公益金、包装专项债等方式,累计注入建设运营资金1.93亿元,其中一次性争取全省重残托养政策性资金5045万元、县中心养老院扩建项目资金3208万元。三是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联合县慈善总会开展“助老帮扶”专项捐赠活动,累计接收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2300余万元、物资价值180余万元,用于改善养老机构设施,惠及老年人8800余人。
三、重基础强阵地,构建“医养结合”养老设施新体系。一是打造“标杆型”养老示范项目。投资9000万元建成占地50亩、建筑面积2.4万㎡、床位490张的县养老中心,具备供养、文娱、照料、康养等功能,获评全省18家四星级养老先进基地之一;投资4亿元实施占地65亩、建筑面积3.1万㎡、床位600张的县中医院医养一体项目,成立医养结合康复中心,打造全市乃至全省规模领先的医养标杆。二是建强“覆盖型”农村养老网络。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质,新建改扩建农村乡镇敬老院17所、村级幸福大院131所、农村民办养老机构22所;盘活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实施医养结合标准化改造,建成医养一体床位736张,农村养老总床位达5986张,全面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就近可及”。三是织密“便民型”助餐服务网点。按照“一年做示范、三年见成效、五年全覆盖”目标,以“布点精准、服务优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为核心,坚持“三为主”原则,布局建成老年助餐场所80个,覆盖25个乡镇(街道)、72个村(社区),累计服务老人11.7人次,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四、重督导强规范,探索“闭环管理”运营路径。一是完善“制度先行”管理体系。修订补充《唐河县养老机构规范管理办法》《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配备及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行为基本规范及负面清单》等8项规章制度78条具体措施,为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创新“包联+清单”督导模式。推行“科级干部+村支书+部门人员”包联机制,全县25个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协同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每人分包3个养老机构,落实“包排查、包服务、包安全、包规范、包监督、包整改”“六包”责任;制定《唐河县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标准》,总结推行日常管理“八规范”、食品安全“六到位”、消防安全“六必须”、环境卫生“五落实”、餐饮质量“三保证”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三是强化“人大全程”监督问效。县人大将养老工作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每年初组织代表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形成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年中实地视察养老机构规范管理、老年助餐服务等工作,现场指出问题并督促整改;年末听取县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审议评价。
五、重培训强技能,打造“专业高效”养老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