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政策扶持 龙头带动 让小红薯成为大产业

    首页 > 南阳 > 正文

    日期:2020-11-20 14:07:1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  初冬时节,在淮河源头桐柏县的丘陵岗地、沃土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绿色煞是养眼,翻开“绿蔓”,但见一个个圆滚滚、胖墩墩的红薯拱破土层,探出了“脑袋”,割藤、开挖、装袋、运走......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一张张笑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固县镇石头畈村种植大户任霞指着面前380亩的红薯地告诉记者,种红薯省时省力,旱涝保收,比种植其他农作物强多了。按今年市场行情,每亩产红薯4000斤左右,刨去成本,一亩地能净收入1500多元,仅此一项她家就可收入50多万元。
            自去年以来,桐柏县固县镇把红薯产业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种植,在石头畈村建成了300亩示范种植基地。各包村领导、脱贫攻坚责任组长和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在自己所包村建成了不低于10亩的村级示范园,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以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示范带动全镇群众主动发展红薯产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全镇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红薯种植在该镇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红薯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3000亩,建成镇级示范连片种植基地300余亩,小小的红薯成为了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贫困户张国全提起红薯产业给家庭带来的变化,眼睛乐得眯成一条线:“种植红薯很划算,政府免费提供种苗,我家种了12亩,基本没啥成本,不忙的时候我到家门口的红薯基地里打零工,一天能挣70元,不出远门有钱挣,还不耽误照顾家庭,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把普通的红薯变成了助力脱贫的“金疙瘩”,南阳金兴薯业有限公司功不可没。作为一家集红薯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把红薯“吃干榨尽”,开发出一系列红薯深加工产品,将红薯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11月19日,记者在金兴薯业公司厂区看到,载满红薯的车辆不时驶入厂区,红薯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几十名工人分工协作,清洗、粉碎、沉淀、蒸制、包装......一批批红薯制品“脱颖而出”,它们将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公司产品展示区内,包装精美的粉条、麻辣粉丝、淀粉等产品琳琅满目,令人口舌生津。
            金兴薯业公司董事长时伟介绍说,公司总投资1.2亿元,年可加工红薯28万吨,按目前红薯的种植规模来看,还远远满足不了公司的需求。
            南阳市桐柏县地处千里淮河的源头,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具备生产优质高产红薯的资源优势。近两年来,桐柏县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程的同时,把红薯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快“薯业富民”步伐,并相继出台了《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的意见》、《中共桐柏县委办公室关于建立薯业发展联合党委助力薯业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了红薯产业领导小组,下设红薯产业办公室,统筹协调服务金兴薯业的建设及红薯种植、收购等工作,出台相关产业奖补政策,在组织领导、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为红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眼下,在桐柏县,红薯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余亩,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有4000余户像张国全这样的贫困群众成为红薯种植的首批受益者,依靠发展红薯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小红薯已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饽饽”。(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杜福建 杨玉红)
    (责任编辑:何昱龙)

    下一篇:南阳市南召县整合涉农资金 聚力攻坚啃下“硬骨头”
    上一篇:真诚服务暖人心 赠送锦旗表谢意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