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橘二组、中橘三组,快点分,等着打包外运哩!其他几个组也要快马加鞭。”9月18日上午10点,社旗县田地烟叶种植合作社烟叶分级专业队队长吴辉在苗店烟站催促队员们说。
原来,社旗县结合当地实际,除通过科技长驻、补贴政策和优化服务,打通烟叶从种到管、从收到烤“最后一公里”外,还在优化生产环节上下功夫、动真格、做文章,在7个植烟乡镇都组建了育苗、机耕、移栽、植保、采收、编杆装炕、烘烤、分级等8支专业队,把任务量化到“队”,把责任明确到“人”,把时间固定到“点”,把标准钉死在“高”,从而形成了环环相扣、节节相扣的链条式生产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投资1547.25万元,购置大、中、小型机械264台(套)配备到各个专业队,根据植烟面积的多少,来确定各个专业队的人员、机械数量。就一支机耕专业队来说,一般配备大型机械6台、小型机械12台、队员20名。根据烟叶生产的时间要求,机耕专业队从当年11月中旬对预留烟田进行冬耕,来年3月旋地起垄。再比如烟苗移栽专业队,一般由30名队员组成,在4月10~25日,运用新型多功能自走式移栽机,以每天200亩的速度进行烟苗移栽定植。
“新型多功能自走式移栽机定植烟苗,不仅能把烟苗深栽,而且能利用水箱灌根精准防治根茎类病害,还能降低移栽成本,真是‘一箭三雕’啊!”谈到移栽机,朱集镇植烟大户梁世党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口中吐出真情。
“专业队员上岗前,要对他们进行国际国内烟叶形势讲解、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健康体检‘三个到位’,让他们怀揣绝技,在岗位上大显身手。”该县分管烟叶生产的县领导陈俊伟介绍说,“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统一’,就是穿戴服装统一、上下班时间统一、工作标准要求统一……”
“我们采收队共有队员72名,分6个班,早上4点多下地,上午9点半前下班,下午4点后下地,正好避开高温时间段。”朱集镇烟叶采收队队长张运平如是说。
谈起编杆装炕,苗店镇编杆装炕专业队队长赵书芳最有发言权,她说:“因为烟叶采收后不能过夜,我们就时间服从任务,不管是半夜还是凌晨,什么时间编完什么时间下班。”
“在烘烤环节上,我们紧盯‘一降一减一提’,降低种烟风险、减少烟叶烘烤损失、提高烟叶的品质效益;做到‘三防’,防止烟叶烤青、烤黑、烤坏。”苗店镇烟叶烘烤专业队队长雪玉甫告诉笔者说。
饶良镇一烟农的20亩烟叶大面积成熟,炕到第八炕时,怎么也找不到人员采收、运输、编杆装炕,无奈之下求助于社旗县烟叶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适当调整自己的采收计划后,派出专业队帮其“一条龙”炕出12炕烟。
“我县共有分类专业队50多个,各类队员达1400名。”该县烟草公司生产服务部主任王金星说。
各类烟叶生产专业队的出现,不仅为该县烟叶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营管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大大激发了烟农种植烟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效解决了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提升了烟叶质量、助力了乡村振兴。
从目前烟叶收购情况看,全县1.58万亩烟叶,总产值可达5900万元,亩均纯收入可达2800元,有望实现特产税1300万元以上。
( 责任编辑:程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