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2016年底前全部摘帽出列;1639户脱贫户3149名脱贫群众于2020年底前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度,全镇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16319元……十年来,券桥镇念好“脱贫经”同圆“小康梦”;唱响“巩固曲”走好“振兴路”,一组组数字,“数”说着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历程。
精准扶贫:乡村按下“脱贫键”。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息息相关。2015年,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券桥全镇上下勠力同心,攻坚拔寨,“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响彻云天。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抓在手,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带领全镇建档立卡户翻越贫困高山,向全面小康发起总攻。听着脱贫攻坚的号角,一批批“战士”“冲锋陷阵”;党旗插到脱贫攻坚的最前线,扶贫干部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十三五”以来,券桥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攻坚组、责任组长、第一书记、村两委、帮扶人“五支队伍”和社会力量,形成市、县、镇、村、组五级脱贫攻坚战斗体系,市、县、镇三级共选派10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该镇的行政村任第一书记,累计选派到该镇驻村工作队106人次,市、县、镇三级累计选派帮扶责任人619人次,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有效解决,“脱贫奔小康”的誓言铿锵有力。
乡村建设:乡村按下“美颜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券桥镇征衣不解再扬鞭,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吹响。第一个号角,吹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乐章。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妙趣横生的文化墙、绿意盎然的农家庭院……走在村里,仿佛置身美丽画卷中。“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走在村里的硬化路上,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王凤玲说,如今,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的意识也在转变,许多村民自发参与村容村貌建设,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券桥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场和3个村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改造坑塘35座,实施乡村“厕所革命”工程,改厕农村户厕1054户;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成投运镇空气监测站和3座垃圾中转站,采购垃圾箱326个,垃圾运输车辆10辆,垃圾日产日清,去年以来,该镇以“六清”“六治”为抓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聚焦群众多元需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农村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产业发展:乡村按下“加速键”。三间房村曾经是一个无产业、无项目、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该村通过做活土地文章,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以“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基地+农户”的模式,高起点瞄准大棚果蔬种植这一优势产业,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5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00多亩的高科技蔬菜大棚基地,农户通过入股、流转土地、承包大棚等形式参与其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村党支部书记王凤玲说:“我们三间房村投资35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30座,蔬菜种植面积130多亩。蔬菜产业的发展,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提高了群众的收入。”近年来,券桥镇立足农业大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努力,逐步突出蔬菜主导产业地位,初步形成了“一纵三横一中心”果蔬和花卉苗木、艾草产业带,即:围绕G234国道、S103省道、Y005县道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食用菌种植、花卉苗木、葡萄、草莓、林果等观光采摘农业,并依托本草艾等3家艾制品加工企业,实施“订单农业”。
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券桥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要求上来,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带领全镇人民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方城县券桥镇党政办 王炳中 13598246695)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