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党建引领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党建+治理”“党建+文明”“党建+环境”三举措,着力实现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党建+治理”,机制保障见行见效。一是夯实组织建设,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并通过法定程序实现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建立健全“党组织+村委会+监委会+各类组织”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每季度重点对党员是否按时参加“三会一课”、履行岗位职责、结对帮扶等活动表现进行积分测评登记汇总。健全“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辖区网格员落实好政策宣传员等“五大员”职责,确保实现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舆情、零疫情“三不五零”。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增添乡村治理源动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作用,组建“党员”“巾帼”“群众”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带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争做乡风文明领头雁。按照“三合一”的工作思路,突出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服务三大功能。建立“学习强国”线上线下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活动。三是夯实阵地建设,巩固乡村治理支撑力。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的原则,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幸福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建设,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实现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和资源集约利用,满足群众各项需求。“党建+环境”,文明创建深入民心。一是强化宣传带动,营造文明风尚。通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展现文明新风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项目常态化开展。积极组建特色服务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强化德治建设,树立文明乡风。设立“积分超市”,每月按照村屯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程度进行积分奖励,村民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等,激发村民内在动力。各村均遵守“一约四会”制度,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表彰,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三是抓好民风建设,共建美丽乡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到文明创建之中,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探索“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活动,建设宜居券桥;广泛开展“五美庭院”“三星脱贫户”“十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居”“好公民”等先进典型评树活动,建设文明券桥。镇村妇联组织开展创建“五美庭院”活动,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创建“五美庭院”2100户,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党建+文化”,以文化人素质提高。挖掘乡土文化,提振文化自信。各村还修村史编村志,传承村庄文化留住乡愁,点燃群众爱家乡、护家乡、念家乡的热情,提振乡村的文化自信。融入现代文明,赋予文化活力。对源于明末的唢呐艺术进行挖掘,探究唢呐艺术能够在券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独特的风格绵延数百年,经久不衰,响彻方圆几百里的原因,积极传承并发扬光大。打造特色品牌,激活文化力量。券桥镇充分运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把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工建设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以打造纪念公园为主要建设内容,努力将工程打造成集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公园,建设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五美庭院”“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在26个行政村、镇机关、镇区等精心绘制长短不一、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墙和文化长廊,引领美丽乡村新风尚,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让“墙体代言”,使“漫画说话”,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