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9.10国际自杀预防日专家谈自杀干预:乐观的人同样可能自杀

    首页 > 南阳 > 正文

    日期:2023-09-04 17:07:1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高压生活的今天,有多少脆弱不被看见,有多少颗心需要被温暖。
            今年7月,我国台湾岛知名女艺人李玟在自杀离世。前段时间,热依扎在微博自曝自己是“重度抑郁+重度焦虑患者”,她坦言自己“死”过很多回,感慨人生太苦。据统计,全球因抑郁症轻生死亡人数每年高达100万人,相当于40秒就有一个人成功自杀身亡,更糟的是,自杀未遂的人数是死亡人数的25倍!
            1999年,WHO在全球范围内发起预防自杀计划(SUPRE),为了引起公众对自杀问题的关注以及降低自杀率,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通过行动创造希望”。记者来到了南阳市中心医院,找到精神心理科专家席海龙进行解读。 
            大众对自杀行为最常见的6个误解:
            “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不会真的行动,就像‘狼来了’。”
            南阳市中心医院精神科心理诊室主任席海龙介绍:“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对自杀行为产生误解,以为经常谈到自杀的人不会真的自杀,其实这是错误的。很多当事人走投无路时,会借着谈自杀发出求助信号,觉得走投无路,想不出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就可能冲动性自杀。”
            “只有消极悲观的人才会自杀,事业成功、乐观的人不会自杀。”
            对此,席海龙认为:“事业成功只是外人的评价,可能跟这个人自己内心的成功相差甚远。就像他很饿的时候给他一件貂皮大衣,对他有意义吗?”席海龙认为,所谓的乐观可能也只是表象,有些人很乐观,但可能第二天就自杀了。“现在有很多微笑抑郁症患者,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好,其实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处在极度绝望的情绪下。”
            “大多数自杀是否是突然发生,无任何预警。”
            席海龙称,当事人是会有言语或行为方面的先兆表现的。他说,“任何人在自杀之前,都会通过言语和行为发出一些信号,看周围有没有人关注到,如果没有人关注到,他们就会很失望甚至绝望。如果有人关注到了,并和他谈论自杀,他会感到安全,觉得有人关心他、会保护他。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自杀先兆表现。”
            “自杀者是决心寻死,无法干预。”
            席海龙表示,大多数自杀者其实处于生与死的矛盾中。席海龙说,自杀是人们万不得已的选择,带有强烈的痛苦感或绝望,所以内心一定是矛盾的,我们了解了他的矛盾性,想办法把他生的一面放大,跟他谈论活下来对他和家人、朋友等的重要意义。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是鼓励自杀。”
            席海龙表示反对,他说“倾诉反而有利于情绪缓解。有些咨询师不敢和患者谈论自杀,担心本来他不想死,会不会跟他谈了以后,他会想到自杀这件事情,其实不会的。当事人希望内心里的痛苦和愤怒能有个出口,有时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这样的出口,如果能够给他这样的出口,让他有机会去倾诉,是有利于他缓解情绪。情绪能够被表达,悲观绝望能够被讨论,让他看到希望,他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再伤害自己了。”
            “一旦一个人有自杀倾向,他/她就总会付诸行动。”
            席海龙表示,其实自杀想法不是永久存在的。“自伤会反反复复,但自杀想法不会。通常经过治疗和咨询后,当事人先会放弃自杀,等遇到挫折或者绝望的时候才有可能再出现。”
            什么样的人容易自杀?

            “通过行动创造希望。”
            席海龙表示,自杀是可以干预、预防的。“80%自杀的人之前都会给身边人清晰的预警信号。”
            1.谈论自杀、死亡或自我伤害的话题——“如果我死了就好了”“我希望我从没出生过”。
            2.表示生活没希望、没意义——“活着太没意思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3.自我厌恶、自责——“如果我不在了,大家都好过”“我就是大家的负担”。
            4.寻求自杀的方法或工具——药物(毒药、安眠药等)、刀子、绳子。
            5.写下有关自杀、死亡的内容——书信、微博、微信、诗歌等。
            6.料理后事的行为——交代后事,把珍贵的珍藏物品送人。
            7.突然与朋友、家人道别——突然的电话或信息问候,好像之后不再相见。
            8.疏远朋友、家人——社会活动减少,一个人独处。
            9.冲动冒险行为增加——酗酒、飙车、不安全性行为等。
            10.情绪突然变化——极度抑郁后突然的平静和开心,仿佛一切都看开了。
            大约1/2的自杀者在死亡前一个月内曾看过医生,仅1/6的医生意识到病人表达自杀想法后很可能付诸行动。
            席海龙提醒,所以如果您的朋友有上述表现,他们很可能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请您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感受,并相信他们的感受,陪他一起寻求专业的评估或到专业的三甲医院就诊。(张馨月 席海龙)
     责任编辑:张丽雯


    下一篇:方城县券桥镇:搭建流动党员“温暖港湾”创“五星”促振兴
    上一篇:双拥花盛开 鱼水情愈浓——南阳市高质量推进双拥工作走笔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