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与规划脱节:偏重有形实体工程建设,如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而对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科技服务等综合配套措施投入不足。申报面积建设工程分散,导致项目区域群众受益不均,形成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
二、工程质量标准不高:部分工程未按项目实施方案施工,例如在规定的区域之外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等问题,如大何庄村,占用群众土地拓宽路面、修建沟渠,但是路面沟渠宽度、厚度及长度未达到设计标准,影响群众正常使用。
三、后续管护工作不到位:“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普遍,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后,未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导致田间工程设施产权、管护主体职责不清晰,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项目预算中并未列支相应的后期管护资金,影响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零散化较重:土地零散化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
建议:
加强规划设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规划相符合,注重综合配套措施的投入,特别是土壤改良和农业科技的应用。
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所有工程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施工,避免质量问题。
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确保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职责,提高维护管理水平。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提高管护水平,确保项目长期效益。(王娜)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