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南阳乡镇名医张敬禄:新时代的健康“守村人”

    首页 > 南阳 > 正文

    日期:2025-08-06 16:34:0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2025年8月4日清晨,暑气未起的乡野凉风轻拂,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的宛城区茶庵乡卫生院内,张敬禄医生已如往常一样,默默守护在飘散着药香的诊室。他专注地为患者看病,两鬓的白发掩不住眼里的关切。被乡亲们亲切唤了十三年的“张先生”,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地守着诊室,早已是这片乡土离不开的人。八小时之外,病人随叫随到,为失能老人上门服务更是他多年的坚持。墙上,“宛城区(乡镇)十大知名中医”的牌匾无声诉说着他如何以扎实本领,在传承中医的路上守护着十里八乡的健康。宛城区作为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南阳市“中医药强市”战略,不断加强基层中医力量,张敬禄正是这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一员。
    图片1
            张敬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治疗“张氏面瘫”的方法,还常年坚持学习,对面瘫、心脑血管疾病等有自己的心得。经他手,数千名患有心脑血管病、面瘫(俗称嘴歪眼斜)、面肌痉挛等问题的病人得到很好的康复。
            岐黄梦启:家学渊源种仁心
            张敬禄的从医路,打小就开始了。看着爷爷行医救人,闻着家里的草药香,看着爷爷用针灸帮病人减轻痛苦,这些温暖的画面,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点燃了他学医的热情。
            带着对医学的真心喜欢和敬畏,他踏上了学医的路。从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刻苦读书,到村卫生室锻炼,再到扎根茶庵乡卫生院,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汗水和坚持。他特别好学,自己花钱订了《河南中医》、《中社区医师》等十多种专业报刊,几十年如一日,边看病边学习。为了提升医术,他还跑到北京、天津、南京、三门峡等地去进修学习,不断摸索新方法,为他的行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2
            术精岐黄:凭真本事看难病
            在张敬禄的行医生涯里,“医术好”是病人和同行们共同的评价。面对像哮喘、气管炎、胃肠湿热这些难缠的毛病,他总能找准病根,开的方子,每一味药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张敬禄常说:“中医要立得住,关键看能不能治好病!”他觉得有些医理讲得太玄乎了没用,所以他在诊室里挂着自己的信条:“道理离不开《内经》,方法要学张仲景”。当很多同行习惯用寒凉药时,他看得更透:“现在的人,十有六七其实是寒症。”他大胆运用古方:比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夏天得的阳虚感冒,用苓桂术甘汤解决低血糖的怪病,常常几副药就见效。因为他理论扎实、知识广、经验多,看病时总能抓住关键,找到巧妙的治法。比如治肥胖,他琢磨出“补脾导滞化痰”的法子。曾经有位37岁的壮年男子,身体看着挺壮实,但血压、血脂、血糖都高,特别容易饿、肥胖。张医生给他开了包含黄芪、白术、茯苓、参、泽泻、大黄等药的方子。病人吃了一副药,那种老想吃东西的感觉就没了,饭量也小了;断断续续吃了三副药大约二十天,体重就掉了5斤;后来间隔服药三个多月,体重总共减了20斤,血压、血脂、血糖都恢复正常,而且一年都没再犯。用这个方子治了几十个肥胖病人(包括激素引起的肥胖),大多见效快,短期内体重能减6到20斤。张敬禄还深入思考温病的治法,提出“补阳才能更好地化湿”的独到看法,他觉得以前的温病治湿方法少了这一招,所以效果有时不理想。他用阴雨天来打比方,说疏通(祛湿)虽然能排掉积水,但地里的湿气(湿邪)得靠太阳(阳气)才能快点晒干。所以他在治湿热病时,常常在经典的三仁汤基础上,参考张仲景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思路,加上附子来温阳化湿,再加点石膏清热,这样效果提升很明显。
            回望四十年的行医路,张敬禄看过的病人有四十多万,各种疑难杂症在他这里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顽固的头疼到功能性的子宫肌瘤,从孩子的多动症到大人的不孕不育,他心里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靠着过硬的医术和一颗热乎的心,帮病人赶走病痛的折磨。
    图片3
            耕耘不辍:荣誉等身践初心
            有付出就有回报。张敬禄连续26年被乡卫生院评为“预防保健先进个人”,2006年当选宛城区卫生协会理事、2014年当选为南阳市中医药学会首届“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他在各种场合热心给乡亲们讲中医保健知识,大伙儿都特别喜欢他,经常有外地病人打电话来问病情、要方子,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在专业上,他也勤于总结,在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比如《生脉散治疗心源性哮喘16例疗效观察》(《中社区医师》2003年),《中药治疗瑞尔氏黑变病》、《脱发的治疗经验》(2010年发表并获医学继续教育学分)。他的事迹也被广泛报道:2009年底被评为“宛城地方名医”并在电视上连续播出;2010年初《南阳日报》做了专访,《南阳晚报》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道他;同年2月,南阳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乡村纪行》栏目也播出了他的事迹。
            张敬禄不仅看病看得好,作为医院中医科的带头人,他也很有想法,有热情。他当科主任,用他的智慧和责任心,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积极推动各项工作。
            他特别关心年轻同事的成长,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教给大家。在他的帮助下,一批批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不错。他就像个领路人,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喜爱。
            退休不歇:仁心仁术护安康
            2025年,本该是张敬禄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了。然而,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和一声声“张先生”的呼唤,他心里那份对病人的牵挂放始终放不下,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继续坚守在诊室。“只要病人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在这儿干。”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饱含着他对医生职业最深沉的热爱与承诺。
            张敬禄的事迹,是用四十载光阴、不变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写就的。在茶庵乡卫生院平凡的医生岗位上,他用一颗滚烫的仁心、一手过硬的仁术和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本事,默默耕耘。他既虔诚守护着中医经典的精髓,又勇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生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在他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位基层医生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对病人如山般的责任担当和对乡土毫无保留的回馈。
            对于张敬禄的选择和坚守,茶庵乡卫生院院长李柱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医生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这份对病人的心、这份对中医事业的执着,深深感染着院里每一位同事,特别是年轻医生。他不仅医术好,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担当、医者仁心。有他在,乡亲们就多了一份安心,他是守护咱们茶庵乡百姓健康最坚实的依靠。”(勾志彦 李贞斌)
     
     
    责任编辑:张丽雯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打好抗旱保秋主动仗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