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改造绝不能“一拆了之”,必须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以劳动街为例,这条百年老街改造时不仅保留了赵家油坊、杨家面馆等老字号的原始门面,还用雕塑生动还原了“邓家铁铺”的打铁场景,就连铺路的青石板,也是回收老房子的旧料重新铺设。如今巷内嵌入“汉议事台”主题浮雕,墙角绘制三
在环境提升方面,近五年来汉城街道持续推进以“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序化”为重点的背街小巷整治,累计完成80多条背街小巷共6300米硬化改造,盘活空闲场地建成60余处小菜园、小花园、口袋公园等微景观和农贸市场等便民场所,设置公示栏200多块,为居民提供信息发布便利,有效解决小广告乱贴乱画问题,建立“综合执法+商户自治”机制,合力破解违规占道难题。既便利了居民生活,又缓解了交通拥堵,实现了“还路于民”。比如去年在锦绣花园小区旁边打造的烧烤营地,每晚可容纳50余桌商户经营,既解决了占道经营难问题,又为居民增添了休闲去处。
文化传承上通过古迹修复、壁画展示、古街巷标识等方式,重现了四眼井、主事巷、小阁口等历史地标记忆。在育才街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百米铜制文化长廊,重现白水书院盛景,彰显新野历代文化名人风采,为周边学子树立精神榜样;劳动街“戏迷乐园”每周常态化演出,张营社区绘制蔬菜文化图文墙,文昌街改造中特意保留并讲述了文昌庙的历史故事。老旧小区改造同样注重“留根”,如刚启动的纱厂二区项目,计划绘制上世纪80年代生产场景壁画,唤醒老职工的集体记忆。2020年以来,全街道已完成47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901户、6200余人;2025年15个项目正在施工,年底前还将新增3个“文化主题”口袋公园。(蒋金磊)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