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为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镇平县遮山镇以“乡村光荣榜评选”和《会长说事》平台为双引擎,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的生动实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遮山镇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的导向,通过村委推荐、群众自评、民主投票三道程序,从“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邻居、移风易俗好榜样、群众组织好会长”六大类型中,遴选出群众公认、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这些人物不是“遥不可及的标杆”,而是“隔壁张婶帮邻里调纠纷”“马叔带头简办白事省下3万元”等鲜活故事的主人公。各村将他们的照片、事迹制成展板,在村头巷尾、文化广场等显眼位置,配合“故事墙”“荣誉角”等形式,让村民日常可见、可感、可学。这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抽象的“文明新风”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场景”,群众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向善向上。
《会长说事》平台:让政策解读“接地气、入人心”。各村支部书记与“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会长组成“宣讲团”,依托《会长说事》广播专栏,用“土味乡音”讲透“大道理”。他们不照本宣科念文件,而是结合本村案例——比如“王家娶媳妇,彩礼从18万降到9万”“刘家办寿宴,只摆5桌家常菜”等。同时,穿插“外村案例”:如邻镇张村通过“降彩礼建大棚”开启了小夫妻的创业之路、李村“丧事一碗菜”被全区推广等,让群众看到“节俭办事不是丢面子,而是赚里子”。这种“政策+案例+算账”的模式,既解除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就是抠门”的误解,又激发了“别人能办我也能办”的行动自觉。遮山镇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的导向,通过村委推荐、群众自评、民主投票三道程序,从“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邻居、移风易俗好榜样、群众组织好会长”六大类型中,遴选出群众公认、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这些人物不是“遥不可及的标杆”,而是“隔壁张婶帮邻里调纠纷”“马叔带头简办白事省下3万元”等鲜活故事的主人公。各村将他们的照片、事迹制成展板,在村头巷尾、文化广场等显眼位置,配合“故事墙”“荣誉角”等形式,让村民日常可见、可感、可学。这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抽象的“文明新风”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场景”,群众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向善向上。
通过“双引擎”驱动,逐步形成“评选—宣传—实践—再评选”的良性循环,乡村光荣榜的“榜样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会长说事》的“声音传播”推动政策落地生根。下一步,遮山镇将持续深化这两项举措,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村落,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王宇)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