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乡村群众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避免“大水漫灌” 式宣传,推行“分层分类”的定向推送模式。一方面,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宣传内容:面向农户,重点讲解借贷还款、邻里互助、土地流转中的诚信要求,结合“借钱不还影响信贷、履约守约得好评”等身边案例,让群众直观感受诚信价值;面向乡村商户,聚焦农资销售、商超经营等场景,解读诚信经营相关法规,明确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等失信行为的后果及处罚措施。另一方面,精准锁定宣传时机与场所,利用庙会、农闲时段,在集市、村广场、田间地头等人流密集处开展宣传,确保宣传覆盖到每一户、每一人。
聚焦“场景化”,在创新形式上发力
摒弃“会议室宣讲、发手册了事”的传统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效果为导向,打造多元化场景化宣传载体。一是打造“流动宣传站”,组织村干部、志愿者组成宣传小分队,带着宣传展板、案例手册深入各村,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讲解诚信知识,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二是开展“诚信微课堂”,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村内能人、诚信模范、道德模范分享自身经历,引导村民学模范、守诚信,推动诚信美德融入日常。三是巧用“乡村大舞台”,结合村级文艺汇演、节日活动,将诚信主题融入戏曲、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诚信教育。
聚焦“长效化”,在成果转化上发力
注重将宣传效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构建“宣传+实践+激励”闭环机制。一是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将诚信宣传纳入日常宣传工作清单,明确每月至少开展1次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同时利用村级微信群、大喇叭等渠道,定期推送诚信政策、典型案例,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格局。二是开展“诚信评选”活动,在各村进行诚信家庭、诚信商户、诚信带头人等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张榜公示、颁发证书、给予物资奖励等方式,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推动诚信与乡村基层治理结合,将诚信表现纳入村民日常管理,守信行为可增加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服务便利等,失信行为则在村级事务参与、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鲜明导向,让诚信真正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下一步,马山口镇政府将持续优化“三聚焦三发力”工作法,围绕群众需求及时迭代宣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推动诚信宣传与乡村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以诚信建设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让守信的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张家齐)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