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见到李洪国时,他正领着儿子李栋在三贤山的西坡挖草药。一边挖一边讲解着各种中草药的功效。李洪国告诉记者,他少年时代就经常跟着伯父在三贤山的青山绿水间识药、挖药,了解中医药文化。他说:“三贤山树林密集,而且环境又好,是个中草药的天然宝库。这个季节就是挖丹参、柴胡、地丁、桔梗、沙参、半夏等几十种中草药的好时节。一般每年的霜降前到立春以后,草药苗出来才好辨别,才能挖。上山挖药是见啥挖啥,它都有药用价值,有时候一个篮子里能挖上百种草药。”
古有神农尝百草,后有传人能识药。如何才能采到好药?李洪国说,上山采草药是一门比较难学的技艺,不仅要吃得了苦,还要应对各种危险。几十年来,他日踏青山,夜研药理。仅在方城、南召、西峡等地的各大山川,就采集到了600多种珍贵的中草药。李洪国告诉记者:“那时候出去采药没有矿泉水,买个军用茶壶,带上馒头,拿点咸菜,中午就在山上吃饭。早上一般7点出发,下山天都黑了。山上蛇多,遇见蛇,能把自己吓得出冷汗。最难忘的就是攀爬高崖,为了采药,为了治病救人必须向上攀。手拽住树毛子,扳住石头,来回错登着往上攀,攀上两丈多高,纯属于悬崖陡壁,真是让人惊心。但好药也就在峭壁险峰。”
今年58岁的李洪国,出生在方城县广阳镇三贤山脚下高沟村一个中医药世家。他15岁开始跟着伯父——方城“三贤山益母膏中药食品创始人李宗海”学习药材分类与功效,从而掌握了中草药加工炮制的独门绝技。据了解,“益母膏”是三贤山道士李宗海独立潜心研究,利用纯天然地道药材和三贤山天然甘泉,将91种草药采取独创的熬制方法熬制成膏,可有效治疗妇科病,故名“益母膏”。此纯中药食品在民间家喻户晓,久负盛名。为不负前人厚望,作为“三贤山益母膏”中药食品传承人的李洪国,于2004年创立了河南宛北药业有限公司,他在前人91种草药配方熬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将配药增加到了120多种,探索研究出了现今组方更加合理、疗效更加显著的新一代“三贤山益母膏”。李洪国介绍:“熬益母膏配方需要一百多种草药,分三次下锅,每一锅下40多个品种,一锅熬的时间需要7天,总共三七二十一天。这边熬着,另一个锅烤着,反复这样,最后混合,达到均匀了疗效更佳。”
李洪国说,对于中医药非遗而言,传承保护是基础,守正创新才是发展的方向。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刻苦学习《黄帝内经》《中医方药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著作。在中医药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中探赜索隐、兼收并蓄。他利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和采集的中草药,带领企业创新发展,研发出了“黑豆桑葚膏”“阿娇玫瑰膏”“乌梅葛根颗”等多个中药食品,成为方城中医药行业的佼佼者。先后获得“中华传统医学会重点推广产品”“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优质产品”“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010年,李洪国被评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三贤山益母膏”又荣获了“河南老字号”荣誉称号。
走进李洪国的工作室,只见他的中药柜里摆放着各类中药产品的成品,淡淡的草药清香沁人心脾。旁边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泛黄的中医药书籍。如何让中医药这一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近年来,李洪国又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授给了儿子李栋。李栋告诉记者,受祖辈父辈的熏陶,让他对中草药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要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肩负起⾮遗传承的重任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继续前行。“从小在这个家庭里整天见的就是中草药,炮制、下药、熬制,入眼都是中药。从小熏陶对这个中草药比较感兴趣。作为我来说,我会把这种传统工艺和现代的科技创新一步一步相结合,继续发展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老百姓。”李栋说。
作为“三贤山益母膏”的掌舵人,李洪国认为,中医药是植根于百姓的事业,是造福于百姓的事业。他计划在家乡高沟村创建一座中医药馆,致力做中医药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为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下一步建一座中医药馆,走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健康之路,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华宝贵的中医药文化。”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