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博望一带发生的战斗故事更是不计其数。1943年4月,中原野战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发动了著名的“南阳大会战”。由于年时代久远,史料记载不详,指挥作战的解放军指挥部设在哪里?一直没人考究。
为了进一步抢救性挖掘红色资源,还原历史真相,博望镇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组织专门班子,抽调能写会画、工作认真的干部、教师等,集中精力抓好此项工作。
在搜集资源、下乡走访过程中,调查组顶烈日、冒酷暑,先后到宛城区政府、红泥湾镇及文史书籍收藏者家中查阅资料,走访知情的老党员、老军人及亲属27人,获得了大量可信度高、与历史事实有因果关连的历史资料。其中,巜南阳地区军事志》、《南阳党史资料》、巜南阳县志》等多部书籍中,均纪载有中原野战军陈赓丶周希汉等坐镇博望指挥宛东战役的红色历史。
“在俺小时候多次听爷爷说起他经历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爷爷说:‘那年棟花正开时,有一支部队来到韩岗,不多时有几个穿着带补丁军装的军人走进俺家,跟俺商量借房安置事项。一听说他们是解放军,我就满心欢喜地腾出房子让他们搬了进来’”。当年借房让子弟兵使用的皮庄村韩岗村民王德钦、王付来,提起爷爷当年见到解放军时那个激动劲不由得手舞足蹈。
据王德钦、王金生等人回忆,来他家的解放军待人和气,对百姓秋毫无犯,由于人多房子少,大路上、大树下、打麦场上都成了官兵们的临时“床铺”。还在他家扯电线、安电话。缺少床铺,王金生的九婶贾青兰、二婶李顺兴就动员妯娌们把四个板箱腾出连在一起当床用。由于板箱的板子薄,其中一个被压坏了,部队临走时非要拿出一块银元当作补偿。说明了解放军爱民如子,严明纪律的良好作风。
王金生当年只有八九岁,深受爷爷宠爱,一有空就给孙子讲起战斗故事:在俺这儿经常我能听到枪炮声,解放军住的屋子里一天到晚人来人往,不时传出嘀嘀嗒嗒的发报机声,还曾听到指战员“再破一连(人),坚决拿下阵地”的命令声。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前赴后继战顽敌的强战斗作风。
今年83岁的任文庆说:“他们在俺村住了十几天,我看到他们每天都要帮老百姓挑水、扫地,一有空还拿起锄头帮助锄草、耕田,从来不拿群众一草一木,做了好吃的饭菜还会端来一碗让孩子们吃”。
任文庆接着说:“那时俺有七八岁,还记得从俺村通往贺庄的道路边有条沟,解放军把路沟挖成战壕,上面盖上木板、棍子。曲曲弯弯地通向紧靠老博望街的贺庄村”。
据刘岗村81岁的退休老干部刘新玉回忆:“紧靠韩岗村的刘岗、张寨、皮庄、王张桥等十来个村子当年都住过解放军。他记得最清的是在他家隔壁居住的刘新中家院里垒起一口大锅,饭一做好,还会给附近的孩子们盛上一碗;村南有条小路,每天早晨能看到喊着口号训练的解放军队伍”。
据任文庆、李运德、王付来等人回忆,解放军在当地居住的时间有十来天。可能是国民党顽匪闻到了解放军在博望一带设有指挥部的“味道”,在一个阴天的上午,从南阳方向飞来五六架飞机,在韩岗到老街方圆数里的范围内盘旋数次。当飞机飞来的时候,解放军官兵利用村庄附近茂盛的树荫作掩护,使敌机找不到目标。当日,适逢博望街大集,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视民为草介的敌机就往集市上丢下了数枚炸弹,炸死炸伤无辜百姓数十人,炸死牲畜交易市场上的牛、羊等不计其数。
一个个老人绘声绘色的回忆印证了当年中原野战军在韩岗设立后方指挥部的战斗历史,加上“南阳县志”、南阳党史资料的记载,形成了较完整的证据链。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纪念地留下印记,供子孙后代瞻仰参观,博望镇党委、政府征得上级支持,筹集资金120万元,开始了南阳大会战指挥部、训练场、战壕等相关设施的复原建设工作。
“在全党上下缪力同心,带领群众奔向乡村振兴目标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抓着机遇,抓紧抓好红色纪念地建设,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张骞文化、三国文化景点为支撑,与农游采摘融为一体的全域化旅游格局,让古老的博望增添红色记忆,为博望镇的经济社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现场指挥工人们施工的博望镇镇长马菁翼说出话来掷地有声。(李善喜 董家成)
责任编辑:张丽雯